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第七个国家级都市圈终于来了,下一个是谁?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2022-12-30

       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之后,国家批复的第7个都市圈落地武汉。


       相较2007年即已出台的武汉“1+8”城市圈概念,新出炉的武汉都市圈范围“缩水近半”。


       “车轻”是否就意味着“马快”?未必。


       两年前省委批武汉“大而不强”言犹在耳,事实上这也是武汉“1+8”城市圈同城化水平提升缓慢的肇因之所在。


       瘦身之后的武汉都市圈能否轻装上阵,从中部省份突围而出?武汉能否拿出带头大哥姿态,甩掉“大而不强”的帽子? 


01

同城化受挫,天仙潜“出圈”


      《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已获批复,但截至目前尚未全文公布。


       根据相关规划文件及媒体报道,虽然“武汉都市圈”相较于“武汉城市圈”仅有一字之差,但是毫无疑问“缩水不少”——原属“1+8”城市圈的天门、仙桃、潜江这三个省管县(市)肯定不在其中。


       今年年初发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武汉与鄂州、孝感、咸宁、黄冈、黄石等同城化进程,着力打造武汉都市圈。


       11月初,武汉市举行“推进武汉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建设”。


       湖北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支持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支持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武汉都市圈应该是“1+5”的主辅构成、“4+2”的内外模式。


       从“1+8”到“1+5”,从城市圈到都市圈,并不是谁替代谁,而是“瞌睡遇到枕头”。


       过去二十年,武汉“1+8”城市圈交通和生态同城化指数波动上升,但是要素和产业同城化指数始终在较低水平上平缓波动,这显然还处于同城化初级水平。


       从空间分布来看,同城化水平较好的是武汉和鄂州,同城化水平一般的是黄冈、仙桃、黄石、咸宁和孝感,同城化水平较差的是潜江、天门。


       从武汉“1+8”城市圈信息流联系强度来看,武汉与其他城市之间,以及黄石与鄂州、黄冈,这些地区信息流联系强度之和占武汉城市圈信息流联系强度总和八成,而其他城市之间的信息流联系强度较弱,没有形成明显的信息跨区域互动。


       因而,当国家提出“在确定都市圈范围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推动都市圈建设”的背景之下,武汉都市圈“瘦身”就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了。


       虽然武汉都市圈比武汉城市圈在面积上更小,但是一体化发展基础稍高,尤其是武鄂黄黄核心区域。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武汉都市圈可以轻装上阵?其实未必。


02

武汉“一城独大”,都市圈缺盟城


       要素禀赋是武汉都市圈成员协同的经济基础,圈内各个地区之间因要素禀赋不同而造成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协作源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不管是“1+8”还是“1+5”,这个核心局限问题始终未曾解决。


       武汉主城区在武汉都市圈各类空间要素(人口、交通、企业、信息)中的总体集聚水平最高,区域内其他城市与武汉市主城区的各类要素流动强度之和均超过区域总强度一半,说明武汉主城区在城市关联网络中处于绝对支配和主导地位,其他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武汉市的依赖性较强。


       但作为区域核心城市,武汉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协同发展动力不足。


       一方面,武汉辐射影响较强的区域主要为50公里内的鄂州市鄂城区、华容区、咸宁市咸安区,其他区县与武汉主城区各类空间要素的联系强度较弱;


       另一方面,距离武汉50公里外的部分区县,其人口、交通等要素向武汉的流出明显高于流入,说明武汉虹吸效应仍然明显,而外围城镇发展被动。


       不管是 100 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城市圈”,还是 80 公里半径范围内的“都市圈”,在形式上都是一个紧密相连的结合体,但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武汉“一城独大”的现象日益凸显。周边城市除了承接有限产业转移外,其发展速度和质量远远无法与武汉“抗衡”。


       武汉都市圈“1+5”成员中,2021年 GDP总量分别为:武汉市17717 亿元、黄石1910亿元、鄂州 1200亿元、孝感2562 亿元、黄冈2541亿元、咸宁1752亿元。


       其中最高的武汉市与最低的鄂州市相差十几倍,即使除武汉之外的其他 6 个城市,GDP 的最大差距也有两倍多。


      武汉都市圈内除武汉GDP能超过 1.7万亿元 ,其他各城GDP均在3000亿以下,既缺乏像长三角那样的多个中等块头的卫星城,也缺乏类似成渝能互相支撑的战略盟城。武汉都市圈想要突出重围,这是不容忽视、必须克服的短板。


03

“狮子带群羊”,武汉难敌郑州


       作为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市,武汉是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更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及整个中部地区重要支点。


       诚如湖北省委主政者两年前所言,武汉最大的问题不是“一城独大”,而是“大而不强”。


       武汉都市圈发展成色将决定武汉能否甩掉这顶“大而不强”的帽子——如果要给武汉都市圈选一个“坐标轴”,那必定是郑州都市圈,将二者对比来看更能反映出武汉的发展成色。


       宏观来看,武汉经济总体量还需再上一个台阶。2021 年,武汉GDP在全国排名第 9,与头部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经济总量和增速上均落后于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同时,武汉都市圈经济体量相对其他城市群较小,使得城市圈对武汉发展的支撑也不够。


       从产业构成来看, 武汉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高,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武汉以国企为主且传统制造业偏重,民营经济占比小,市场经济活力不够,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和贡献率有待提高。


       此外,武汉行业龙头企业数偏少,一方面限制了带动、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武汉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控制能力不足。

数据显示,武汉龙头企业数量整体上与成都相当,仅强于郑州等中部城市。


       值得多说一句的是,武汉都市圈规划获批了,此前郑州也跃跃欲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提交了《关于恳请国家支持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的建议》,目前规划方案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郑州都市圈获批应该是迟早的事,对于武汉都市圈来说,郑州都市圈基础条件更好。


       郑州都市圈,除了郑州 GDP 过万亿外,洛阳达到 5447 亿元、许昌和新乡超过 3000 亿元,平顶山、开封、焦作也都超过了2000 亿元,发展更为均衡,此外都市圈制造业体量巨大,且交通枢纽优势更加明显。 


       “武汉都市圈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郑州都市圈则是一群狼。”中南财大教授叶青接受媒体采访时打的这个比方恰当反映了二者的优劣势。对于武汉都市圈来说,瘦身不等于健体,想要在中部突围,狮子不仅得身强体壮,还得有一些“能打”的帮手。


--------------------------------------------------------------------------------------------------------------------------------------------------------------------------------------------------------
免责声明
本网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