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升华

  升华,国内知名规划专家、产业规划专家和园区研究学者。加拿大国际商业开发与投资联合会特聘规划专家,国内多个政府部门的规划决策顾问。多家大学的客座教授。现任博为国际中国区首席顾问师。

  擅长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城市规划研究、旅游项目策划、商业地产策划和城市运营推广,曾服务过几十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以及旅游、商贸、文化等各类大型项目,主持过近百个产业课题的研究和大型地产项目的策划推广。

  多年来,出版专著包括《现代园区运营100问》、《现代旅游运营100问》等,在国内外知名财经专业媒体刊物发表了近百篇学术研究报告。

升华视角
Perspectives

2005中国房地产理性回归:痛并快乐着

来源:博为国际 作者:升华 责任编辑:
2005-06-30

  在南非某些部落,至今依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习俗:男孩长到15岁,必须经历一场特殊的砺炼,就是独自去深山中捕猎一头猛兽,以此寓示已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那么,2005年的中国房地产,是否也正经历着这样一场“砺炼”?答案是肯定的。短短的10年,在庞大市场需求的催生下,中国的房地产一直是牛气冲天,尤其在中国取消福利分房这一政策的巨大引擎下,房价狂澜飙升,其速度之快有点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人晕头转向。

  511日,对中国房地产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国家七部委调整房地产营业税的政策出台,给房地产市场注入了一注“镇静剂”,中国房地产楼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静和冷清。国家发改委最新的调研数据表明,5月份全国有16个大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明显的降幅,包括北京、上海和广州。

  与511日“镇静剂”相似的是,去年“831日大限”早给地产开发商注入了一注“强心剂”:开发商只有通过招投标等合法的手段才能拿到土地,这样就从源头上规范了房地产的土地市场,土地的放量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了减少,从而引起土地价格一定幅度上扬的状况。

  从“强心剂”到“镇静剂”,从银根缩紧、土地收紧到增加收税,从土地价格上扬到市场急剧降温,国家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手段,着实是一场房地产生存能力大“砺炼”。

  有人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开发商与政府、购房人与开发商、投资客与购房人之间全方位的博弈阶段。楼市回归理性已成定局,但回归到什么程度暂未明朗。然而,可以肯定的是,2005中国房地产理性回归的过程——痛并快乐着。

  对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主角,开发商和房产中介老总们的感受可谓喜忧参半。国家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考验着每一个房地产企业的实力,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在“砺炼”过程中机遇满载;但对于一些实力薄弱或那些妄想浑水摸鱼的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场“重感冒”,一不小心就会卧床不起。

  有人比喻这场“砺炼”是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斗争,房子卖不动,开发商资金将无法回收。因此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也许能躲过这一轮的调整,而缺乏资金的中小开发商则将倒闭或被大的开发商收购。所以可以断言,中国房地产市场洗牌重组势在必然。

  在市场的角逐中,不难想象,未来房地产巨头将是具备高能力、高承提,懂金融和擅于资本运作的的房道高手。在银行“断乳”后,如何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打造更加合理的融资模式,走经营性和规范化发展道路,在这场“砺炼”中以实力取胜,成了房地产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

  多元化融资模式是改变目前单一不合理融资模式的唯一法则。而放宽海外信托投资基金和海外房地产联合基金的准入,势必将改变这一格局。金地集团与摩根士丹利等联手合作,以及万科与信托机构以及海外房地产基金的合作,都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我想起了一种风俗。古斯巴达人在孩子刚出生时,长老就会对孩子进行全面体检,身体健康的孩子才能继续留在母亲身边顺利成长,而身体瘦弱的孩子则被送进深山……古斯巴达的强盛与他们从小就实行的优胜劣汰制不无关系,中国房地产业真正做强做大,也离不开一个优选劣汰、健康与理性的发展轨道。

  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国家宏观调控或许带来一些阵痛,但快乐即将接踵而来。理性的回归毕竟是一件好事,尽管在回归中痛并快乐。

  假如不用政府的干预,市场能自然回归,这更是我们期盼和需要的一种健康状态。

下一篇

返回升华视角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