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专家观点
Expert Opinions

当前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思路

来源:智慧城市决策参考 作者:杨冰之 责任编辑:
2016-11-28
  11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浙江蟠桃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共享'互联网+'数字红利"为主题,汇聚了智慧城市领域知名专家、国家部委/省/市/区县代表、产业链企业、行业组织及主流媒体近500人参会,得到了业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为国脉互联董事长、首席研究员杨冰之先生在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的主题演讲实录,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尊敬的杨部长,尊敬的各位做智慧城市的朋友,今天很高兴来了很多人,大家为了如何做好智慧城市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欢聚于此。今天我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建设更美好更智慧的城市未来。经过了六年的发展,从"智慧城市"到现在的"新型智慧城市",这个怎么做,其实杨部长讲完以后给我很大压力,我想主旨还是要以人为本,要把城市建得更加美好、更加智慧、更加体现人性和价值。

  1、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四点现状
  回顾六年来我们智慧城市建设得到底怎么样?我认为智慧城市已经度过了概念兴奋期,但是目前仍然在寻找刺激兴奋的主题,所以在这两年我们又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六年来概念普及,智慧城市作为大众化词汇,许多人在讲但是能讲透的并不多,六年来它的效果与我们当时的预期还是存在一些差距的。第二方面,技术以大杂烩的方式导入,各种各样的技术公司都在做智慧城市,但是技术之间的协调性、整体化能力还不够。第三方面,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模式。目前智慧城市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有待发掘,智慧城市的政企合作要如何保证城市和企业的稳定运营也有待发掘。第四方面,智慧城市试点遍地开花,但获多方认可的还屈指可数。部分部委、地方都在搞各种试点,几年下来可能取得了一些收获,但是不是达到了我们的目标,我想还是有一些差距。

  2、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总结了四个方面: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几年中我们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用传统的物理城建模式来做智慧城市,这样的思维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还是跟修桥一样,先把智慧城市建起来。刚才杨部长讲的城市数据中心不是我们简单的盖一栋楼,买些服务器,装些软件就能做好的,除了要实现数据链的智能化,还有很多工作。当然智慧城市主导还是政府,买单的人是政府,它在这方面没有强烈的盈利动力,所以它对效率要求不是很高,而且有些地方政府存在政府任期,存在短期的利益追求。第三,市场化操作思路还不突出。如果把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商业来看,我们产品服务和用户需求还有些脱节。我们政府在做智慧城市时,开发的产品和服务能让城市的每一个市民都受欢迎的还不多。第四,智慧城市建设的服务体系还不够开放,我们的市场生态还没建立,竞争亟待有序。现在做智慧城市的还在进行无序竞争。
  智慧城市的新视角,就是城市的"大眼睛",新技术里我们要实现数据的智能化,新技术我们还要用到新模式,确定好政府和企业和市民之间的合作关系,发展新经济,就是我们讲的智慧经济。

  3、从市民需求角度考虑智慧城市发展新思路
  我认为新型智慧城市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我想对新型智慧城市做另一个理解,我认为这个"新"可以是心脏的心,是心型的,是能够激发智慧,能够和谐发展,能够高质量、高阶段发展的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应该弘扬人的主体地位,城市是人的城市,没有人的城市只是建筑物的堆积而已,市民才是城市的主人,留住人,尤其是年轻人。很多人问我什么是好的智慧城市?我提了一个标准,即能不能把年轻人留下来。因为年轻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城市的未来,所以想做智慧城市的各个地方可以据此进行自我考核,城市人口是流出还是流入,进入的年轻人多还是少?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新型智慧城市应该能够发挥人类智慧,能够造福人类,能够把我们市民培养成适合在信息化环境下生存。另外,新型智慧城市与过去的智慧城市相比,我想应该多方向、多目标、多重点的重新聚焦,要着力解决城市不适合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当然我们希望智慧城市能够最大程度地彰显人的智慧。
  智慧城市应该以市民"心"服务为切入点。我们的主题是讲了美好、智慧的,美好就要人性的、便捷的、让人有获得感,做的事不能让老百姓感到恶心、难受、焦虑,智慧就要有洞察性、要有远见、要能够为城市不断带来更多的资源。大家要做好服务,就需要紧紧把握需求,要高效、低成本,要从解决城市老百姓感觉到烦、难、慢这样的事情来入手,打动人心的和形成依赖感的服务才是好服务。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状态,因为现在各种服务太多了,有些太荒唐了,我们能不能需要一些正面的服务?一个城市的服务能力不仅是政府为主而已,要把市民和企业充分利用起来,用社会力量与市民共建城市服务。城市的服务不是简单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在这个时代要走好群众路线,大家一起来相互服务。

  4、智慧城市发展的四个新视角
  智慧城市要为营造更好更美的环境而持续努力。基于此我提四点看法,第一,智慧城市是一个城市不断演进的关系,是城市CPS建设过程,应该说网络物理系统或者信息物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也是织网的过程,也是线上线下互动过程。第二,智慧城市是城市全要素不断优化创新的过程。第三,智慧城市也是一个技术、产业、应用不断渗透扩散和升级的过程,形成了一个螺旋的进步化的阶段。第四,智慧城市也是政府、企业、市民不断博弈的合作过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做好城市的治理。所以这样看来我们做智慧城市不能太着急,而是要以技术为支撑、以需求为主导、以解决当前现实问题为切入点的不断进化过程,智慧城市既要为当前城市治病,也要为城市谋未来而担当重任。

  5、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群主心态"
  前面讲到智慧城市应该是低阶向高阶转变的过程,城市级CPS需要多方持久协作共建。我们讲一个工程的CPS都非常复杂,一个企业的CPS更复杂,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可以想像是多么的艰难,所以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看到城市CPS的复杂和艰巨,因为它极为复杂多元的要素和主体是基于网络系统要重新来构建,所以对城市资源的梳理就变得非常关键。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各个系统的构建与运营,还有多系统融合创新,更在于城市多要素的综合优化能力,尤其跨界融合、数据流动、物理世界的感知与监控能力。
  要形成多方合作共赢,需要技术、应用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我提出"三个主",政府为主导,市民是主体,企业是主力。政府从智慧城市规划-投资主导者成为投资-环境营造者,这里我提一个新概念,叫"群主心态"。"群主心态"是什么?是要能够学会拉人,能把人拉进来,要管理,要时不时发信息、发红包,做的不好的要踢出去。所以智慧城市我们提出"群主心态"。第二,市民要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服务商从建设者成为运营者。第三,思维创新和形成共识是关键,绝不能沿袭简单建筑工程模式,要有互联网思维和持续运营的准备。

  6、智慧经济发展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
  积极发展智慧经济是建设智慧城市应有之义。我们国脉互联专门研究智慧经济,也出了报告,希望跟大家一块探讨。我想智慧经济有很多好处,可以把智慧经济认为是数字经济的升级版,因为它是未来经济主流,它是改造传统经济主力,它是创新的主渠道,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主阵地,也是提升城市服务的生力军。当然也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整合资源、开放数据、发挥优势、形成特色,这样才能提升城市竞争力。通过智慧经济各种指标,我们看到很多传统企业在衰退,但是我们的智慧经济和新经济这块在快速成长。
  最后我认为中国需要一批各具特色、把人留住、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群、城市和小镇。中国城市进入了从物理硬件建设为主导转向软环境软实力提升为主导的新阶段。各个城市由于交通网络高度发达而进入了竞合状态,现在A城与B城的距离以高铁的速度来看很多都不超过半个小时,所以城市之间存在着非常剧烈的竞争和合作状态。中国城市仍然需要快速向高质高阶进军,要快速集聚国内外各种资源,看集聚资源的强弱。
  各具特色表现在城市充满活力,通过我们的物理环境、事业、机会、综合成本等等把人留住,中国的600多个城市要星罗棋布,要形成彼此互动,要有中国古代文化的理念,做到美美与共。

  我们智慧城市参与者需要更大的智慧,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寻找社会进步的信心、来形成共识、来发现最优的实践样本,需要通过评估来看到城市发展的优劣势,看到城市间的差距,当然也要通过一些城市的案例来体现出我们的探索成果,因为这些是我们同行前行的路灯。国脉互联长期从事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与很多城市都比较熟悉,也有很多合作伙伴。在智慧城市这块,我们主要是为城市发展把脉,做评估和咨询,同时我们为城市植入DNA。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每年发布的报告,我们对参与城市研究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越来越前瞻的认识,基于我们对实践案例的把握,希望能够为每个城市在规划、评估和咨询中提供智慧。第二,我们希望为城市植入DNA。刚才杨部长讲了城市数据中心,城市数据中心的DNA是什么东西?就是城市的数据资源的编目与梳理。我们能够把数据编目好,最终实现数据链的自动化,像血脉一样的源源不断地有序地输送到各个地方去。
  国脉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府、互联网+、新媒体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咨询工作,智慧城市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我们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合作,把中国的智慧城市做的更好,我也相信在新技术、新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智慧城市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在这里也预祝各个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各具特色,最后实现美美与共。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内专家观点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