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专家观点
Expert Opinions

政策的风口来了,产业园如何优雅的起飞?

来源:中联智创 作者: 责任编辑:
2016-04-21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锚之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仍然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在产业升级、智慧城市的转变中,产业地产蓄势勃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那么对于已经形成或正在成长中的产业园如何抓住机会搭乘政策的巨轮成功崛起?如何促进产业园区的政企合作?为此,我们采访到了拥有十多年实战经验的地产老兵——中联智创创始人曹志国先生,聊聊产业园和政企合作那点事。


  一、政企合作是产业地产的发展趋势
  记者:每个行业的繁荣和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十三五”期间,产业地产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据您观察未来产业地产明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曹志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政府的职能也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型政府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型政府和平台型政府转变。所以,政企协作将是未来产业地产非常明显的趋势。我们过去的招商是为政府完成产业运营和招商引资,去换去剩余价值。政府转换职能后,弱化了融资,强化了服务和平台的作用。
  记者:既然政企合作是趋势,那么产业园区怎么才能满足政府诉求,同时争取政府支持呢?
  曹志国:现在我们许多园区都在打造孵化器、众创空间、企业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单方面对于园区本身比较难以实现价值。大多数产业园园都想借势导入更多政府资源,岂不知政府必然要求诸多限制。园区也不要抱怨政府的限制,这个问题在前期就应该考虑到。所以,我们要搞明白政府要什么,产业要什么,我们自己要什么?很显然,政府要政绩,更要经济指标,产业要发展机遇和发展条件,我们园区要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在园区在顶层设计时,除了目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等以外要将政企合作贯穿整个项目规划。
  记者:能否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曹志国:以生物医药产业的为例,医疗大健康是“十三五”规划里重要的部分,许多地方政府都在着手规划医药园区,比如郑州目前的生物医药、医疗健康产业并不雄厚,但作为国家战略区位,政府又将倾力打造,就有了机会。


  二、小聚集大聚变促成政企合作实现双赢
  记者:相对来说,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产业可能更容易得到国家的支持。那么对于没有刚刚起步或者区域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的产业园来说,又怎么取得政府支持呢?
  曹志国:没错,对于园区来说有些地方有基础,有些地方有条件,当然更多地方没有基础和条件。仍然以郑州医药产业为例,虽然整个区域内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围绕园区的航空港区周边几个地市有一定的特色产业,比如中药基地,疫苗,生物制剂等。政府想发挥园区航空港的区域优势,但是周边没有产业基础,政府也没有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辅助政策,这时候,就需要创造机会促成政府、园区、企业的价值共同体,完成一个聚合。
  记者:怎么才能打造政府,园区,企业的价值共同体?
  曹志国:无中生有,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实现:在一段时间内你是第一个,只此一家被无分店,比如泰州。二是资源病禀赋,可以是政策,也可以是人才等,比如现在你如果能有一个税收十免十减半。打个比方,政府想做生物医药,某个产业园区恰好处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里,园区只要把企业引进来、留住,就是在绑定政府。如果园区把生物医药产业的势做足,从高端研发——实体企业——产业孵化,这个体系做好,政府是否就愿意携手产业园区共同讲故事?
  比如,我们航空港区政府非常重视引进海外回国人才,在这方面的政策比较多,优惠力度大,也为我们园区引进了几家海外生物医药项目。但是,我们的招商对象,实力就差很多,没有政策扶持。这就形成了园区的势。因为政府本身也在招商引资,这样就会吸引政府关注园区。
  记者:您说的很对。可是您说的这个过程会长,园区很难承担其中的投资和风险。
  曹志国:政企协作分两个层面,一个是自上而下,在前期顶层设计时把政企合作贯穿在园区未来规划中。还有一个是自下而上,前期没有设想好,园区自身做不出点样子,政府不会重视或者不愿意支持你的想法,无论是专业性园区或综合性园区,哪怕大杂烩,在二三先城市,只有个初步聚集(不是集聚),让政府看到初步成果,下一步自然会获得更多关注。

  记者:许多园区不是没有规划,只是暂时达不到政府合作的标准或政府的大战略大规划暂时没有落实到位。
  曹志国:目前除了极个别的产业,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外,其他产业的政府补贴政策很难达到要求。所以不如先踏踏实实做产业,无论是认真做产业还是跟政府合作都离不开自身的硬身板。这是一个定型问题,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所以在产业园投资决策的时候,地方政府的政务效率、政策透明度和持续性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园区的生存和发展。
  记者:按照“十三五”规划,今年政府会对产业园区更加重视。
  曹志国:说实话,园区不能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只能锦上添花,偶尔雪中送炭一下。园区要做的只是引导企业的集聚,如果政府暂时不能达成,园区只能先做好做软硬件的投入和服务,用诚意去发动客户,做好招商。
  记者:可否理解为园区就是一个搬运工?
  曹志国:园区不是搬运工,搬运工是从一点到另一边。园区只有先把企业搬来才能谈后面的培育,扶持,甚至壮大。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小聚集再聚变。一般来说,聚集达到40%就已经很好了,形成初步规模了,这时候再谈政企合作就容易得多。


  三、政企合作的最终价值在于赢利
  记者:在商言商,园区在和政府达成合作后,怎么挖掘价值,实现赢利呢?
  曹志国:说到价值和赢利,我们在做产业时,在新环境下应该好好想一下,园区有什么价值,能够为政府做什么?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政府要求的是什么,我们只有达到政府期望的标准后,才能跟政府提出更多的合作要求。对于园区来说,园区的盈利模式,资金来源是否能够应对企业自身的资金平衡?是否能够支撑到政府大战略规划的那一天,是考量我们当下园区运营商的核心要素。就算等到那一天,我们的投资是否划算呢?这样才能做有价值的等待。

  记者:怎么才能做到“有价值的等待”?
  曹志国:政府要的,我选择性努力做!我要的生存空间,我尽全力努力争取!兼顾是一种产业责任,博弈是一种生存技巧!园区发展的驱动因素各不不同,导致是否划算的问题。对于园区来说,保证现金流和运营成本的收支平衡就算成功;对于政府来说,把产业园区运营得更专业化和落地化,当地政府或者是高于政府格局政府就愿意和园区一起玩。
  最后说一句,认真做产业,坚持活着就是王道。政府会根据主导产业出相关政策的,园区的政企合作双赢也是一定会实现的。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内专家观点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