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众创时代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困境与转型

来源:规划师杂志 作者:马国强、张青等 责任编辑:
2016-11-01

  伴随互联网商业的迅猛冲击,由于自身产业固化、功能陈旧、定位迷失及转型缓慢,城市传统商业街区面临进退两难的现实困境,如何引入众创理念对传统商业街区进行改造更新,成为规划关注的问题。作者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讲师马国强,原就职于南京苏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张青,南京城理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洋在《规划师》2016年第9期撰文,文章通过对南京珠江路商业街区的现状及困境的分析,指出其发展困境的具体表现和深层次原因,并根据众创时代下商业街区的转型方向,从定位、产业、空间、景观和实施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传统商业街区转型的路径,以期为类似街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入众创理念的传统商业街区分析框架
  1、众创对商业街区发展转型的三重驱动力
  针对传统商业街区面临的三大困境,规划引入众创理念对商业业态和空间载体进行重构,从产业动力的重构、空间载体的重建和街区特色的重塑三方面赋予新时期传统商业街区发展转型的三重驱动力。
  (1)对产业动力重构的驱动。众创的动力在于“创”,这在微笑曲线理论中是附加值最高、利润最高的部分。众创的主体多元,突出“众”,集思广益,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意来源和动力。而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重构街区的产业发展动力,是街区转型发展的核心所在。根据众创的要求,传统商业街区的转型不仅要依靠新型产业,还应当围绕产业链布署创新链,完善资金支撑体系,以技术创新市场为指导,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广新型孵化模式,激发众创力量。
  (2)对空间载体重建的驱动。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载体老旧现象严重,亟需对其进行更新。众创空间是在创客空间孵化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将其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和网络化,从而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这类平台和载体的最大特点在于开放性与服务性,对入驻空间的个人和团队都有较为人性化的设计。以众创为主线串联各类载体,以众创为灵魂重建载体形态,这是众创时代背景下传统商业街区空间载体转型的基本要求和主导方向。

  (3)对街区特色重塑的驱动。传统商业街区的培育大多由政府牵头,进行规划布局和定位管理,这往往造成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之际,因自身缺乏活力而导致街区特色面临消失的困境。如今,众创在各地兴起,渗透各个领域,同时能够较好地在传统街区特色基础上进行嫁接并挖掘城市新亮点,从而使传统商业街区的特色得到重塑和延续。同时,众创迎合了当下的定制化经济模式,丰富了产品内容和形式。众创提供的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还在合作方式上注入了新元素,如定制化、体验化的模式。
  2、众创理念下的传统商业街区转型分析框架
  传统商业街区的现实困境体现在发展动力、载体和特色3个方面,可与众创之于街区转型的三重动力一一对应。基于上述思路,笔者尝试提出构建众创理念下传统商业街区转型的分析框架。该框架的核心思路是:从创新创业的需求出发,对传统商业街区的资源进行梳理和评价,为街区的转型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众创对街区转型提出的动力、载体和特色3个方面的要求,落实为从传统动力向创新驱动、从标准载体向个性载体、从产业特色向符号特色的转型,这是传统商业街区的立体转型思路。规划根据这一思路,一方面确定街区现实困境分析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确定街区转型规划的产业、空间和景观三大内容体系。


  二、众创时代传统商业街区转型的规划策略
  1、产业转型策略
  从内涵上讲,众创并不是一个新的产业类型,而是一种精神,追求的是创新精神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对于传统商业街区而言,困境的根源在于传统商业未能与时俱进,而不在于商业本身。因此,传统商业街区的产业转型需要在历史形成的商贸产业基础上,通过众创引领来实施“产业链改造”策略。一方面,突破街区在商品售卖环节的局限,通过商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以众创推动商业模式的更新,将街区商业发展的重心向产业链的高价值端转移;另一方面,突破街区商业服务层次的局限,通过商业产业链的横向拓宽,以众创加速产业层次的提升,将街区商业服务的内容向产业链的供给侧拓展。在实践中,根据街区的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上述两个方面可以择一而行,也可以同时并进。

  2、空间转型策略
  众创对于空间有较好的适应性,既可以在(成片)新建建筑中布局,又可以在更新改造的老建筑中发展。因此,传统街区空间转型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建筑内外部空间的局部改造和街区整体空间环境的打造,使之适应创新要素、业态、功能入驻的要求,其核心策略是构建“节点型带空间”。在街区整体层面,从“街空间”向“带空间”转型。转型规划不能只关注街区道路所涉及的空间范围 ( 这正是街区转型通常所涉及的空间范围),而应延展到道路两侧的用地上(相当于道路两侧城市设计的范畴)。在街区局部层面,根据众创对开放性、交互性空间的要求,分段选址打造街区节点(一般为公园、绿地、广场等)。总体而言,即以节点串联“带空间”,形成“节点型带空间”的街区整体空间新格局。
  3、景观转型策略
  就其内涵来说,众创实质上是不同观点相互碰撞、启发的过程,需要通过开放、半开放的环境和具有特色标识性的景观来激发。因此,传统商业街区景观转型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由“封闭性、从属性、大众化”向“开放化、标识性、特色性”的景观转型,核心策略是景观的“符号化”。“符号化”既包括景观体系的导向性,又包括微景观的特色凸显。这就要求街区景观体系主要由开放性景观、标识性景观及特色性景观组成,大到街区景观体系的特质、广场(公园)的空间形态,小到路牌、街头雕塑、坐凳、亲水步道、垃圾箱及售卖亭等,均需成为街区的“符号”,以体现其整体性、导向性、科技性和亲民性,增强开放空间的共享度和界面的连续性。
  4、实施保障策略
  众创是个体创新协同带动大众创新的过程,体现“由内到外,由下到上”的特点。街区转型需适应众创的这一特质,通过“点状示范,由点及面”的策略推动转型的有序实施,即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实施步骤,分节点、按计划地做好项目策划,逐步实施项目。


  三、实证研究:南京珠江路街区转型规划
  1、资源再评估

  根据众创的要求,规划以地标、创新创业资源和配套资源优势为基础,对珠江路街区的资源进行重新梳理和评估。
  (1)地标优势。珠江路是IT商贸的标志性区域,IT产业从发展之初就作为高科技、创新型产业,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形象,IT商贸的发展则主要来自于创新型机构、高素质人才的持。
  (2)创新创业资源优势。珠江路周边集聚了全国知名的科研机构(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和南京市社科院等),并已培育了擎天科技、宏图三胞及途牛等知名的科技企业,集中了众多创业教育、办公及小微企业,已成为南京的创业热点区域。
  (3)配套资源优势。珠江路拥有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地处CBD边缘的金融商务服务、成熟中心区的生活和公共配套条件,以及作为老牌商业街的足够人气和成熟氛围。
  2、目标再定位
  在南京主城范围内,珠江路的资源条件对于众创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以珠江路街区转型为手段,确立“南京都市创业大街”的转型目标,在珠江路沿线打造多层次众创空间,集聚创服机构,重塑创新创业生态和文化,使得珠江路成为南京最具标志性的、复合的创新创业空间。为实现此目标,须在产业、空间与景观3个方面推动街区发展动力、载体和特色的转型。
  3、产业新结构
  规划结合“南京都市创业大街”的定位,根据众创时代街区产业转型的策略要求,确定珠江路街区的产业转型路径为由横向和纵向两条路径组合而成的“十字”路径。其中,横向为“产业链延伸”路径,即由IT产业链中的商贸环节向产品设计、软件设计、电子商贸及信息集成等环节延伸,由IT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端向高附加值端转型,在珠江路构建完整的IT创新产业链。纵向为“产业链扩展”路径,即由商贸产业向精品商业、高端商业、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及创意设计扩展,既衔接新街口、鼓楼等商业办公中心,又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创新源相呼应,使珠江路融入南京CBD的空间框架之中。

  4、空间新适应根据空间转型的要求,规划基于街区整体到局部再到单个载体的三重尺度对珠江路街区空间进行重构,以适应载体重建的需要。在街区整体层面,规划将更新改造的空间范围由珠江路本身扩展到道路两侧 50~100m的关联用地范围,重要节点沿道路适当延伸。在街区局部层面,“不做全线,做节点”。考虑到规划范围为长约2km的带状区域,规划将珠江路分为三段,自西向东分别为“创富段”“创意段”“创智段”,段与段之间以节点作为链接的枢纽。同时,在街区设置两个节点,分别为创意活力核心和创新智慧核心。规划以两大节点串联3个段落,形成“一轴、两核、三段”的空间布局结构。在单个载体层面,“不做减法,做加法”。规划对珠江路现有的空间载体进行具体梳理,载体转型方式主要分为转型升级、盘活利用、提档升级和功能置换等。
  5、景观再塑造珠江路街区开放性景观主要由街区、绿化、广场及滨水空间等组成,标识性景观包括道路铺装、路牌、街头雕塑、坐凳、亲水步道、垃圾箱及售卖亭等。规划采用建立珠江路都市创业大街的标识系统的景观转型思路,明确特色性景观主要依托秦淮河、珍珠河等滨水空间进行再造,将河道两侧作为科技产业人群交往与周边人群休闲的主要空间,采用“遮”与“掩”的方式达到“透”和“秀”的效果,最终形成“一心、两脉、三节点”的景观布局结构。其中,“一心”是指创业大街景观中心;“两脉”是指珠江路绿化景观带和“T”型滨水休闲景观带(内秦淮休闲景观带和珍珠河休闲景观带);“三节点”即商业景观节点、人文景观节点和科技景观节点。
  6、行动新触媒
  街区转型最终需要落实到单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并体现众创的特色和氛围。众创特色不是简单做表面工程,还需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由内到外的项目设计。规划选择位于街区中段、实施可能性相对较大的“未来城”地块作为珠江路街区转型的先期启动项目,依据街区转型规划的要求进行全方位策划。首先,规划对“未来城”的建筑外立面做局部处理,改变沿街界面的色彩,使其更加迎合创新创业的要求,凸显其作为创业大街标志性建筑的形象。其次,对建筑周边空间、外空间及沿街空间进行主题策划,确定符合时代和创意特点的主题,作为建筑、街道之间的过渡性、开放性、共享性空间。最后,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业态和功能策划。增加综合服务空间,将地下一层改造成开放式共享办公环境,提供相应的工作、交流空间;在一层增加创投中心、创业会客厅、众筹俱乐部及创业辅导基地等一系列重要的配套服务平台,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建设创客空间站,激发人才的创新集聚,吸纳更多互相交流的创客集聚空间。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6年9期《众创时代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困境与转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