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公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未来这么干
来源:微信
作者:
责任编辑:
2021-02-08
从1月16日举办的“牢记嘱托 奋发有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政发布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了解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事项,完善现有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天津样板,滨海新区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再添动力。
《若干措施》明确,滨海新区将举全区之力建设科技园,推动科技园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引智、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工作机制。在科技园优先布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业等产业项目,统筹布局滨海新区科技创新类项目,重点布局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对于实际在科技园办公但注册地址不在科技园内的企业,支持其将注册地址迁至科技园。建立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开发区支持科技园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列为滨海新区“三考合一”指标。
《若干措施》指出,将加强金融保障产业发展能力。支持在经开区泰达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下设立滨海-中关村专项母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园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引入滨海产业基金参与母基金的设立。积极对接引导海河产业基金、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等更多社会资本出资参与滨海-中关村专项母基金,助力科技园高端高新产业发展。
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科技园可将部分商业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可调整部分住宅用地的容积率,提高土地多样化供给和产业保障能力。同时,结合科技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路网管网完善以及园区绿化美化等项目建设需求,争取市财政优先支持发行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发展的政府专项债券。
在配套设施方面,将加快推动滨海新区轨道交通Z2、Z4线建设。由滨海公交集团规划并开通科技园至市、区重点点位的公交线路。支持设置科技园到高铁滨海站、滨海国际机场、轻轨9号线的通勤专线。优先推动京津各类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向科技园集聚,加快完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滨海中医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重点支持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到科技园联合办校。加快推动滨海中医医院纳入京津医保门诊直接结算医疗机构。
此外,《若干措施》指出,将加大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的沟通协调力度,共同策划组织在京津两地有影响力的招商推介、论坛活动。提升科技园辐射能力,将经开区东区、西区和海洋高新区纳入科技园引育项目的拓展区,对于落户在拓展区的京津协同发展项目,统一纳入科技园的发展成效考核成果。
1月16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对外公布了园区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设想及未来15年的各阶段发展目标。
基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优势和特色,聚焦若干细分领域。其中,智能科技产业聚焦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5G、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线上经济等领域;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焦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新材料、新型能源等领域;生命大健康聚焦互联网医疗、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科技服务业聚焦研发服务、创业孵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
在空间布局上,滨海-中关村科技园10.3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一环一带三片区”的城市发展格局。
“一环”为公共活力环,连通南北向创新中轴(洞庭路)、东西向共享走廊(泉州路)和北部、东部滨水活力公园带,组成一个以街道、公园等公共空间为载体的公共活力环。
“一带”为魅力滨水生态景观带,重点塑造贯通永定新河到北塘渔人码头以水岸休闲、生态体验为主的公共景观带。
“三片区”包括未来数字岛、魅力北塘湾、科创十字街三个功能片区。未来数字岛片区包括北部水面与岛屿片区预留用地,以智能科技和数字经济领域的科创龙头为目标企业,打造最高品质的花园式总部区和智慧研发园区。魅力北塘湾片区将植入滨海文化旅游和休闲体验等特色服务、打造凸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景观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城市场景。科创十字街片区在洞庭路总部功能轴与泉州路共享走廊十字交汇处,打造以科创为主题的核心活力街区,集聚人才创意交流和创客创新展示等功能。
同时,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积极与周边功能区协同联动发展,在空间上建立四区联动机制。“向北”借势中新天津生态城,衔接优质学校、住宅等综合服务配套,串联沿海蓝色旅游走廊;“向东”与综合保税区强强联合围绕实现创新“五个自由”,加快推进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各领域制度创新;“向南”强化一体融合发展,依托经开区制造业基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天津科技大学、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纳入科技园政策覆盖范畴;“向西”协同海洋高新区推动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提升创新研发水平。
打造标杆 构建类中关村科技创新生态
到2025年,集聚资源、加速培育。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围绕“3+1”产业体系,聚集一批拥有自主创新技术、成长性高、有带动引领作用的科技型企业,围绕新赛道培育一批根植性强的瞪羚企业,初步构建成类中关村科技创新生态。
到2030年,建立生态,率先突破。园区将在推动全面创新改革领域发挥政策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形成2-3个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形成成熟的类中关村科技创新生态。
到2035年,打造标杆、形成引领。园区将全面建成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引领区、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高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
《若干措施》明确,滨海新区将举全区之力建设科技园,推动科技园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引智、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工作机制。在科技园优先布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业等产业项目,统筹布局滨海新区科技创新类项目,重点布局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对于实际在科技园办公但注册地址不在科技园内的企业,支持其将注册地址迁至科技园。建立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开发区支持科技园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列为滨海新区“三考合一”指标。
《若干措施》指出,将加强金融保障产业发展能力。支持在经开区泰达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下设立滨海-中关村专项母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园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引入滨海产业基金参与母基金的设立。积极对接引导海河产业基金、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等更多社会资本出资参与滨海-中关村专项母基金,助力科技园高端高新产业发展。
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科技园可将部分商业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可调整部分住宅用地的容积率,提高土地多样化供给和产业保障能力。同时,结合科技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路网管网完善以及园区绿化美化等项目建设需求,争取市财政优先支持发行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发展的政府专项债券。
在配套设施方面,将加快推动滨海新区轨道交通Z2、Z4线建设。由滨海公交集团规划并开通科技园至市、区重点点位的公交线路。支持设置科技园到高铁滨海站、滨海国际机场、轻轨9号线的通勤专线。优先推动京津各类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向科技园集聚,加快完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滨海中医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重点支持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到科技园联合办校。加快推动滨海中医医院纳入京津医保门诊直接结算医疗机构。
此外,《若干措施》指出,将加大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的沟通协调力度,共同策划组织在京津两地有影响力的招商推介、论坛活动。提升科技园辐射能力,将经开区东区、西区和海洋高新区纳入科技园引育项目的拓展区,对于落户在拓展区的京津协同发展项目,统一纳入科技园的发展成效考核成果。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发布
未来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及发展目标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1月16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对外公布了园区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设想及未来15年的各阶段发展目标。
聚焦自主创新 明确“3+1”产业体系定位
据了解,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明确了以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大健康为主导,科技服务业为支撑的“3+1”产业体系。三大主导产业聚焦自主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业前瞻技术突破,力争通过产业培育,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创新服务,为三大主导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优势和特色,聚焦若干细分领域。其中,智能科技产业聚焦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5G、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线上经济等领域;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焦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新材料、新型能源等领域;生命大健康聚焦互联网医疗、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科技服务业聚焦研发服务、创业孵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
强化规划引领 空间结构层次分明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布局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强化规划引领,支持产业用地高效复合利用。空间聚焦培养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高端化。同时,调整增加部分新型产业用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加速构建科技成果中试、产业化的集约平台和基地,助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产业结构升级。在空间布局上,滨海-中关村科技园10.3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一环一带三片区”的城市发展格局。
“一环”为公共活力环,连通南北向创新中轴(洞庭路)、东西向共享走廊(泉州路)和北部、东部滨水活力公园带,组成一个以街道、公园等公共空间为载体的公共活力环。
“一带”为魅力滨水生态景观带,重点塑造贯通永定新河到北塘渔人码头以水岸休闲、生态体验为主的公共景观带。
“三片区”包括未来数字岛、魅力北塘湾、科创十字街三个功能片区。未来数字岛片区包括北部水面与岛屿片区预留用地,以智能科技和数字经济领域的科创龙头为目标企业,打造最高品质的花园式总部区和智慧研发园区。魅力北塘湾片区将植入滨海文化旅游和休闲体验等特色服务、打造凸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景观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城市场景。科创十字街片区在洞庭路总部功能轴与泉州路共享走廊十字交汇处,打造以科创为主题的核心活力街区,集聚人才创意交流和创客创新展示等功能。
同时,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积极与周边功能区协同联动发展,在空间上建立四区联动机制。“向北”借势中新天津生态城,衔接优质学校、住宅等综合服务配套,串联沿海蓝色旅游走廊;“向东”与综合保税区强强联合围绕实现创新“五个自由”,加快推进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各领域制度创新;“向南”强化一体融合发展,依托经开区制造业基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天津科技大学、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纳入科技园政策覆盖范畴;“向西”协同海洋高新区推动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提升创新研发水平。
打造标杆 构建类中关村科技创新生态
到2025年,集聚资源、加速培育。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围绕“3+1”产业体系,聚集一批拥有自主创新技术、成长性高、有带动引领作用的科技型企业,围绕新赛道培育一批根植性强的瞪羚企业,初步构建成类中关村科技创新生态。
到2030年,建立生态,率先突破。园区将在推动全面创新改革领域发挥政策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形成2-3个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形成成熟的类中关村科技创新生态。
到2035年,打造标杆、形成引领。园区将全面建成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引领区、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高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
--------------------------------------------------------------------------------------------------------------------------------------------------------------------------------------------------------
免责声明
本网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