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2024,中国资本市场十大关键词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2025-02-14

       2024,中国资本市场十大关键词

        12月31日下午3点,A股收盘,2024年正式收官。这一年,A股经历了太多的跌宕起伏,上证指数以2972.78点开盘,3351.76点收盘,全年涨幅12.67%。
这一年,证监系统反腐高压持续。证监体系内多人被查,既有在职官员,也包括原发审委员。

这一年,资本市场沐浴在强有力的政策春风之中。新“国九条”的颁布,犹如灯塔般照亮了未来十年资本市场改革的道路,而高层会议如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频频聚焦资本市场,一系列利好政策更是为A股的上涨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一年,IPO市场遭遇了十年来的低谷,无论是IPO家数还是募资总额均创下新低,撤单现象频发。然而,并购重组市场却迎来了政策春风,证监会先后发布的“科创板八条”与“并购六条”为市场带来了显著回暖。

这一年,在建设一流投行的背景下,券商并购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并购重组案相继获得重要进展。

这一年,基金降费政策持续推进,ETF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第二阶段降费举措的落地,交易佣金的调降将引领行业加速转型。主动权益基金规模逐渐回落,而ETF则凭借二十年的稳健发展,强势崛起,并吸引了“国家队”的大笔买入。

这一年,证监系统反腐斗争持续高压,多名在职官员及原发审委员被查处,彰显了监管的坚定决心。

今天,《财经》通过十大关键词来回顾2024年的资本市场,同时在回看中寻找2025年A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一:新“国九条”发布

4月12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由九个部分组成,被誉为新“国九条”。作为继2004年、2014年之后,国务院时隔十年再次为资本市场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新“国九条”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意义。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新“国九条”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议题,矢志于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分阶段规划了未来五年、2035年及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的宏伟蓝图。该文件从投资者权益保护、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行业机构发展壮大、监管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全面勾勒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

随着新“国九条”的发布,“1+N”政策体系逐步成型。该体系在上市发行、退市机制、上市公司分红与减持规则、中长期资金入市策略、机构监管等多个关键环节,均彰显了强化监管、防范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理念。

作为未来十年资本市场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新“国九条”与配套政策共同构建的“1+N”政策体系,正悄然引领着资本市场生态的深刻变革,投资者的行为模式亦随之发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二:A股重拾信心

        Wind(万得)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实现上涨,涨幅在全球居前。

 然而,2024年A股的征途并非坦途,其走势呈现出冲高回落、再度反弹并伴随大幅震荡的复杂特征,上证指数的波动幅度甚至超过了1000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9月下旬的戏剧性转折,在政策利好的强力推动下,A股自9月24日起强劲反弹,并于10月8日盘中达到了年内巅峰,上证指数高达3674.40点。

 在此期间,市场活力被全面激发,投资者热情空前高涨,尤其是90后、00后的新兴投资者群体加速涌入市场,券商也迎来了罕见的加班加点开户热潮,整个A股市场洋溢着浓厚的牛市氛围。尽管随后A股有所回落,但全年仍以上涨的姿态圆满收官。

 回望2024年A股的跌宕起伏,监管层推出的系列政策无疑成为了推动A股强势反弹的关键力量。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共同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推出包括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补充银行资本金、降低首付比例、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等重要举措。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11月8日,市场期待已久的财政刺激政策如期而至,中国推出了总规模达10万亿元的化债方案。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稳住股市楼市”“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适度宽松”等表述释放了超预期的政策信号;12月11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该会议延续了政治局会议的积极表态。

关键词三:IPO创十年新低

       2024年,A股IPO节奏明显放缓。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A股IPO数量为100家,其中上交所主板17家、上交所科创板15家、深交所主板7家、深交所创业板38家、北交所23家,募资总额667.76亿元,均创下十年来最低值。而在2020年-2023年,A股IPO家数分别为436家、523家、425家、313家,募资额分别为4805.5亿元、5426.43亿元、5868.86亿元、3565.39亿元。

       

       

 关于发行上市环节,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需严格把控发行上市的准入门槛,提升主板与创业板的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企业的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体系,同时扩大现场检查的覆盖范围,确保发行上市全链条的责任落实到位。此外,还将加大对发行承销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IPO市场的严格监管呈现出全面覆盖的态势。3月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确立了“申报即担责”的原则,要求对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进行深入彻查。4月份,证监会进一步修订了《中国证监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将首发企业的随机抽查比例大幅提升至20%,并相应提高了问题导向型现场检查和交易所现场督导的比例。调整后,现场检查和督导的整体比例将不低于三分之一,彰显了监管的严格性与全面性。

此外,证监会还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进行了修订,为申报科创板的企业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包括研发投入金额、发明专利数量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均有所提升,旨在更加严格地衡量企业的科研投入、科研成果以及成长性,确保科创板企业的科创属性名副其实。

      交易所也提高了上市标准。4月30日,沪深交易所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九项配套业务规则。新规要求,主板上市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指标从1.5亿元提高至2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指标从6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创业板上市最近两年净利润指标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种种因素之下,2024年,A股出现了IPO撤单潮,超过400家企业终止IPO,主动撤回比例超过90%。

关键词四:并购重组回暖

       2024年,一系列重磅并购重组政策陆续出台,力度超出预期。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周期。

       2月,证监会召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座谈会,提出五项举措,从提高对重组估值的包容性等方面解决市场痛点。

       4月,国务院印发的新“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鼓励引导头部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

       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即“科创板八条”,提出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

       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内容包括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等六个方向。

此外,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政府纷纷表态支持并购重组,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并购市场的活力。

得益于各项政策的积极鼓励与支持,并购重组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新一轮并购潮涌现出诸多显著特征,如央国企并购案例频发、跨界并购得到政策扶持、资源加速向战略新兴产业汇聚等。

 展望未来,并购重组无疑将成为一个长期且重要的主题。业内人士预测,资本市场即将迈入存量整合的新阶段,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三年乃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并购重组从来都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其中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关键词五:券商并购加速

       2024年,监管层多次表态,支持和鼓励券商通过合并重组做优做强,并支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行。

       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出“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目标。

       4月,新“国九条”提出,“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

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2024年证券行业的并购活动显著提速。

3月份,浙商证券成功晋升为国都证券的最大股东;

4月,国联证券宣布计划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民生证券的控制权;

6月,西部证券亦公告了其收购国融证券的意向。

进入9月,并购热潮持续高涨,国信证券宣布将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万和证券96.08%的股权,而国泰君安则宣布正筹划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计划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此次强强联合无疑是中国证券业的一个标志性重大事件。

券商间的并购进程同样在加速推进。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的并购重组在9月27日获得上交所的受理,并在12月17日顺利通过上会审核,最终于12月27日获得证监会的正式批复。与此同时,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并购重组申请也在12月23日获得了证监会与上交所的受理,标志着这一重大并购案正稳步向前推进。

关键词六:公募基金降费

       2024年,公募基金降费持续进行。

4月19日,证监会精心制定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正式发布,并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的第二阶段举措稳健落地。《规定》的核心内容涵盖四大方面:首先,显著降低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其次,合理下调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的分配比例上限;再者,全面强化基金管理人与证券公司在合规与内控方面的要求;最后,清晰界定并规范基金管理人层面交易佣金的信息披露内容与标准。

公募基金行业的费率改革之旅始于2023年7月,随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的隆重发布,改革分阶段推进。第一阶段聚焦于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的调整,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被统一降至1.2%及0.2%以下,并成功推出了首批20只浮动费率试点产品,同时优化了公募基金的交易结算模式。第二阶段则重点聚焦于交易佣金的改革,而第三阶段将着重于销售环节的改革,目前仍处于酝酿之中,尚未出台具体举措。

步入2024年,ETF降费趋势愈发明显。11月19日晚间,华泰柏瑞、华夏基金、易方达、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华安基金等多家知名基金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宣布将旗下部分ETF及其联接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下调至行业历史最低水平,即管理费0.15%、托管费0.05%。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这些降费的ETF中,多数获得了“国家队”的大规模买入,彰显出市场对低成本、高效率ETF产品的强烈需求与认可。

2024年,降费改革叠加主动权益产品规模回落,公募基金行业开始降薪,市场上开始有退薪传闻。

关键词七:ETF大扩容

       2024年,A股ETF经过20年的发展,市场迎来大扩容,ETF总规模突破3万亿元,ETF产品数量突破1000只。此外,权益类ETF规模先后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大关,被动基金的A股持股规模首次超越主动权益基金。

       

         

ETF的发展受到了监管层面的积极鼓励与推动。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并显著提升权益类基金的占比,同时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快速审批通道,旨在加速推动指数化投资的蓬勃发展。

9月24日,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进一步透露,未来将持续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的注册流程,并大力促进宽基ETF等指数化产品的创新,同时,将适时推出更多聚焦于创业板、科创板等中小盘市场的ETF基金产品,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投资需求。

ETF规模迅速扩张的背后,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便是来自“国家队”的大规模增持。根据半年报所披露的数据,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持有华泰柏瑞、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等宽基ETF。值得注意的是,多只规模达到千亿级别的ETF中,“国家队”的持有比例高达六至七成,甚至有部分产品的“国家队”持有比例惊人地达到了90%,充分展现了“国家队”对ETF市场的坚定信心与长期看好。

9月以来,公募基金集体发行中证A500ETF,争抢宽基ETF最后一块阵地。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全市场已有22只A500ETF,规模合计为2549.71亿元。

关键词八:量化交易强监管

       2024年,量化交易经历了不小的考验。

年初,市场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快速下跌,尤其是量化策略所侧重的微小盘股遭遇了暴跌,这一情形引发了市场流动性危机,导致量化指增产品的净值出现了大幅回撤。同时,量化中性产品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这一连锁反应使得量化私募DMA(Direct Market Access,直接市场准入)产品大面积陷入爆仓的困境。

然而,在9月底,市场却迎来了持续的大涨。但令人意外的是,更适合在震荡市中运用的量化中性策略,由于空头仓位在逆市中下跌,甚至出现了强制平仓的现象。幸运的是,在此之前,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了趋严的措施,对新增规模和杠杆水平进行了限制,这使得上半年量化DMA产品的规模下降了7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场的冲击。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新“国九条”明确提出了加强对高频量化交易的监管要求。

4月12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沪深交易所也积极响应,表示将尽快制定与之配套的自律监管规则。

这些规则将涵盖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完善程序化交易异常交易的监测监控标准,以提升市场的透明度与稳定性;

二是推进深股通投资者程序化交易的报告制度,以加强对跨境交易的监管;

三是强化高频交易投资者的管理,以确保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证监会市场一司原司长张望军表示:“我们对高频交易实施差异化监管,既不是要将这种交易方式拒之门外,也不是听之任之。将通过有针对性的监管安排,一方面限制高频交易过度优势,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管控好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提升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规范高频交易行为,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九:证监系统反腐

        2024年,证监体系反腐高压持续。

        4月,中央第八巡视组分别对中国证监会党委、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开展三个月左右的巡视。此后,证监会科技监管司司长兼信息中心主任姚前、江苏证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凌峰、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国群、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陈小澎、证监会原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筱强、证监会原法律部副主任吴国舫先后被查。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11月20日,姚前被“双开”;12月27日,凌峰被“双开”。此外,一些反腐案件更新了进展。

       5月14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原党委书记、会长安青松被“双开”。

       7月24日,安青松涉嫌受贿罪一案,由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3月27日,浙江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朱从玖涉嫌受贿一案由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11月29日,朱从玖一审被判无期。经审理查明,2002年至2022年,朱从玖利用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主席助理兼发行监管部主任,浙江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浙江省政协党组成员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公司上市、融资贷款、企业经营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他人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05亿余元。

关键词十:ESG信披规则建立

       2024年,ESG概念提出的第20年,中国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规则逐步建立。

       4月12日,新“国九条”发布,其中提到,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同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采用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明确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披露的21个议题。11月,交易所发布相关报告编制指南。

        12月17日,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主要规范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目标和一般共性要求等。九部门明确指出,在实施范围及实施要求作出规定之前,由企业自愿实施。此外,12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香港可持续披露路线图,相关准则与ISSB准则全面衔接,将于2025年8月生效。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