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不应仅是一种炒作
低碳经济,是继知识经济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学名词,正在全球悄然流传。
在“低碳经济”的大旗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让人应接不暇。“低碳热”似乎热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曾一度让人遗忘的珠海,这次借“低碳经济”之风好好地风光了一回。2008年3月,珠海在国内首次提出“申办低碳经济示范区”的设想,当时在国内引起不小的反响。在这之后,据说有近十个城市仿效珠海的思路向国家提出了申请,但似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低碳经济”倡导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诚然,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不管对于环境保护,对于人类健康,乃至对于地球安全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
但不可否认,“低碳经济”目前仅处于概念完善阶段,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发展体系。现在谈“低碳经济”,确实是形式多于实质。一夜间国内多个城市争先恐后地扎堆“低碳经济”城市群,不能不让人有故意炒作之嫌。
国内要真真正正发展“低碳经济”,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要论证其实质性的意义有多大,能否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体系和发展指标,这是政府应该做的首要工作。否则,云里雾里的新概念只能让人仅仅是“眼球一亮”,静下来想想,并不能让人产生多少认同感。
笔者不禁回顾国内曾经流行过的经济概念,说实话很多经济概念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操作意义。多年前席卷中国的“生态经济”热,至今都没能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发展体系或相对明晰的发展模式。眼下又潮流起“低碳经济”,是否又会重履“生态经济”之路,只是“昙花一现”而已?这是笔者最关心的,相信也是每一位经济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
说句心里话,笔者认为将所谓的“低碳经济”作为独立的新的经济形态进行研究,其意义并不大。从目前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实践看,低碳排放和生态环保的概念相类似,笔者认为也仅仅是一种发展趋势而已,可以作为我们倡导的方向,但将其提高到新的经济形态,显然是让人有点摸不着边际的感觉。
作为一个区域的发展战略,或者是一个政府的政策取向,笔者认为与其生搬硬套的套用某些概念,还不如确确实实地制订适合本地方发展的若干条措施。现在提倡“知性社会”,政府更应建成“知性政府”。轰轰动动的走一场“新经济概念秀”,还不如给老百姓来点实质性的好处更实际。
上述是笔者的随想,仅以此引起人们的多角度思考,而并没有褒贬某些政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