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厦门探路“小而美”城市:打造影视全域之城,文化产业重塑城市形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责任编辑:
2022-03-11
“看到蓝色的士,我就认出那是厦门了。”思琪从小生活在厦门,对于今年热播网剧《开端》中的取景地再熟悉不过。
电视剧中出现的厦门景观和店铺,她大多曾经游览过。“锅炉咖啡算是在厦门小有名气的咖啡店,之前就去过。肖鹤云(白敬亭饰演的角色)在剧里推荐了,所以又和朋友约好一起去打卡。”思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锅炉咖啡前身是华美卷烟厂的锅炉房,散发着独特的年代感和工业感,已成为厦门出名的文艺地标。
今年年初,随着《开端》在全网引发热潮,该剧的拍摄地——厦门也成为引发热议的话题城市。海沧大桥、联发华美空间、山海健康步道、五缘湾帆船港……这座岛屿城市以其文艺柔和的景观设计征服了一众网友。
无独有偶,近日中国邮政宣布正式入局咖啡市场,全国首家直营店“邮局咖啡”就坐落在厦门国贸大厦。墨绿色门店带有鲜明的邮局风格,门口的老式自行车上挂着邮差包,货架上陈列着邮政风文创产品,一系列精巧设计营造了“从前慢”的复古氛围,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引起关注,有网友在小红书上评论“里面的布局莫名觉得好浪漫”,也有人感慨“厦门也太多好玩的地方了”。
作为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厦门一直以来的特色是外贸出口。近年来,一线、新一线城市纷纷出招,试图打造独特的城市标签和形象,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与一众新晋网红城市相比,不争不抢的厦门显得有些另类。事实上,这座文艺之都早已开始探索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寻找“网红”之外的城市发展道路。

打造文化创意名城

经过多年的打磨与沉淀,厦门的文化产业实力已不容小觑。
如今,文化创意产业链已成为厦门市超千亿的产业链之一。早在2010年,厦门就把文创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千亿产业链之一,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厦门市政府发布多项政策,如《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厦门市影视产业发展规划》等,为厦门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影视产业是厦门培育新兴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低调的厦门近年频频成为热门影视作品的“布景板”。《西虹市首富》《第一炉香》《快把我哥带走》等热门电影,以及《开端》《以家人之名》《对手》等精品剧集都选择在厦门取景。
思琪和同学曾因为好奇,加入过一个“厦门群演”微信群。“里面会发一些群演招募信息,你会发现在厦门拍影视剧和电影的剧组非常多,全年都有,而且同时会有好几部在拍。但是在岛内偶遇剧组的概率其实不高,因为他们一般选择厦门岛外,或者岛内离居民区比较远的地方拍摄。”
为什么影视团队对厦门青睐有加?一方面,厦门的气候环境条件使其成为绝佳的“天然摄影棚”。数据统计显示,厦门每年有近四个月的日平均气温是“宜居日均温”。此外厦门的空气质量也长期保持全国前列,获“联合国人居奖”及“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等。
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高速发展也受惠于当地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2019年,《厦门市进一步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出台,这是厦门首个影视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与此同时,厦门还陆续建立了厦门影视拍摄基地、集美集影视文创园、东南天地影视文创园、耀达影视产业园等影视产业基础设施,引进了恒业影业总部、华策影视、正午阳光、中影华夏等一批头部影视企业。
随着影视IP释放商业价值,厦门还抓住了“影视+城市”的公式,使城市与影视作品相互赋能,推动文旅融合。自2019年金鸡奖宣布长期落地厦门举办,厦门的影视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也提升了厦门的全球影响力,国际上的成功先例就是法国著名旅游小镇戛纳。
除了全力打造“影视之都”外,厦门还通过发展多元文化创意产业,重塑城市形象。2021年11月,被称为“中法文化合作项目典范”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第七次在厦门举办,30场展览呈现超过110位艺术家的2000多件作品。一位北京摄影艺术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展览期间,来自全国多地的艺术家都齐聚厦门参与这场摄影盛事。“每年这个时候,朋友圈里的许多朋友都会现身厦门,集美•阿尔勒已成为摄影圈交流的一个重要纽带。”
基于城市浓厚的文艺气息,厦门已找到自身的特色定位——新兴文化产业强市。根据《厦门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年)》,厦门剑指影视全域之城,“十四五”期间,全市旅游总收入、文化产业营收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5年打造为全国文旅产业发展高地。

“小而美”的城市发展样本

同样作为占地面积有限的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厦门和深圳时常被拿来做比较。2010年以后,厦门市委考虑到两座城市的多方面条件差异,不再提出“赶超深圳”的目标。
“厦门‘小而美’,不求最大,但求最美、最好、宜居。”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曾如此评价厦门的定位。
思琪作为市民,也见证了近年来厦门这座城的变与不变。“很多城中村被拆除改建了,或者进行统一的装修,看起来更美观。另外,交通更方便了,新增了地铁、自行车道、步行道。没有变化的应该是气候,空气质量很高。还有园林规划、城市景观建设,一直做得很好。”
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不以牺牲生态环境质量为代价,背后是厦门加速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努力。数据显示,2021年厦门市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8.6%和40.99%。在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2021年度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州)”名单中,厦门皆榜上有名。
2021年10月,厦门发布了《厦门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模突破10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的发展目标,并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与新能源、数字创意、海洋高新作为五大发展重点领域。
“如果从经济总量来看厦门是有点小,但是从经济质量而言,每平方公里产生的GDP、每度电产生的GDP等,厦门用占全福建省1.4%的土地面积,产生了14.5%的GDP,全福建省26.2%的税收、49.3%的外贸进出口、50%的外商外资,应该说厦门还是很成功的。”丁长发指出,厦门总面积只有1700.61平方公里,要尽可能在既定的面积下产生更好的效能、GDP、财政收入,为厦门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岛内外一体化发展也是近年来厦门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厦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岛内常住人口为211.03万人,比2010年增长13.4%;岛外常住人口为305.37万人,同比增长82.9%。岛外人口增速约为岛内的6.2倍,且岛外4个区增速均在70%以上。
在丁长发看来,十多年后岛内一体化将会实现。“现在开始大规模向岛外延伸地铁、高铁站,机场都要外迁,最好的中小学都在向岛外布局……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好的医院向岛外布局,像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厦大翔安校区和厦大翔安附属医院,已经投入使用了。”
被问及大学毕业后是否会回厦门工作生活时,思琪毫不迟疑地给出肯定的答复。一方面,她享受厦门的宜居气候,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厦门有着较为完善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或许在经济发展和城市曝光度上,厦门没有其他的新一线城市那么火爆,但它有一种静谧和温暖的气质,这是一座可以疗愈压力的城市。”

--------------------------------------------------------------------------------------------------------------------------------------------------------------------------------------------------------
免责声明
本网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