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产业园融入城市生活与生态的构建法则(01)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2025-05-15

产业园融入城市生活与生态的构建法则(01)

对于城市而言,产业发展是城市的动力,对于大部分以第二产业为重的城市而言,产业园区就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跟老基建的水务、桥梁、高铁、新基建的通讯塔、数据中心一样,都是城市赖以运行的骨架。

与20年前甚至10年前相比,城市最终要的能力已经不是产业招商能力,而是产业运营能力。可以看到,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潮中崛起的城市,都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明星企业和产业集群形成城市竞争力,而那些长期以“招商”思维运营的城市正在面临无商可招的尴尬境地。

随着城市发展半径的扩容,曾经人们印象中的产业园区走进了人们生活的范围,但在早期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以基础设施投资和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偏驳致使园区忽略了生活与生态的基本功能,导致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对割裂。

而当产业园区不断缩小与城市的距离、在此办公的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求时,这种割裂就成为了产业园区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城市的融合也就慢慢呼之欲出。

与商业一样,如今的产业园区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管理,都需要运营思维来主导。

随着城市城市发展半径的不断扩容与人们对办公与生活需求的水涨船高,传统的产业园区逐渐被时代淘汰,新兴的产业园区则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即融合产业与城市的发展,既要让园区融入城市生活,又要让园区成为城市生态的一部分。

无论是功能构成、交通组织,还是开发手段、互动行为,“融合”于产业园区而言,核心就是要将园区设计的方方面面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进行整体打造,兼容生活与生态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我们选取了一些国内外的优秀产业园区案例,解读产业融入城市生活与生态的构建法则。

01 融合城市生活——集大成的产业社区

所有产业园区的核心都是人,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必须,于是,一些集大成的产业园区就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生活的一切功能集于一处,将产业反映的空间形态与城市的各个层面融合起来,打造社区化的产业园。

准确来说,产业社区是以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等功能,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集聚区的新型概念。

它相对于传统产业园区来说,打破了地理边界,空间更开放、企业生态更多元、社群交流更活跃,可以说,产业社区是产业园区的3.0时代。

活力社群——纬壹科技城

2000年,新加坡政府提出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活力社群概念,发展人才、创新密集型产业,决定建设“纬壹科技城”。

17年以来,“纬壹科技城”成了新加坡名副其实的“硅谷”——有近4.7万名员工在这里工作,有超过400家领先企业和环球机构,超过700家起步公司、16个公共研究机构,以及五所企业大学或学院。其中包括英国最大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简称GSK)在亚洲的新总部和首个全球学习中心、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的霸级创新中心、美国希捷(Seagate)专注开发移动储存设备的新设计中心,以及卢卡斯电影公司(Lucas film)等。

“纬壹科技城”是如何为自己打上活力社群的标签呢?

首先,项目在选址上,就注重兼容周边的城市功能:毗邻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而国家教育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和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也在项目区域范围内。 


其次,在规划上,纬壹科技城产业与生活两手一起抓。“纬壹科技城”共计两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既有研发区,也有公共服务、教育、公寓、商业等其他配套设施,致力于把园区打造成为一个综合社区。 

甚至不仅在整体规划,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个社区。例如作为启动项目的启汇城,建筑总高20多层,不仅综合了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还设有居住公寓、科技孵化、零售与休闲等配套设施,另外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若干政府服务部门也设在其中,在建筑地下层还开设地铁站,整栋建筑充分体现了综合创新社区的建设理念,吸引了众多国际一流研发机构落户。 

园区用地上,13%的产业、24%的居住用地与33%的公共设施以及30%的混合用地和预留,让纬壹科技城产业实打实的脱离了以产业为主的园区的传统模式,从而进入了多功能集成的大型社区,承载起人们办公、居住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型园区的代表——樟宜商务园

1998年JTC在樟宜机场附近规划新建樟宜商务园,园区占地面积71.07公顷,租期为30年。

该园区可以说是3.0时代产业园区的典型代表,以花园式的环境、便利的轨道交通、配套齐全的生活设施吸引了如IBM、Honeywell、Xilinx、华为、爱立信、花旗集团、DBS银行、瑞银、瑞士信贷、摩根大通、渣打银行等众多知名跨国企业的进驻。

       不同于纬壹科技城从无到有的构建,樟宜商务园本身就毗邻成熟的生活片区,园区位于樟宜机场附近,周边分布成熟的居住社区、邻里中心,生活设施非常方便;教育设施主要有新加坡理工大学,职业技术学校,能与园区行程良好的人才互动,城市配套主要有新加坡博览中心,丹那美拉高尔夫球场、拉古纳国家高尔夫球场和乡村俱乐部。

       

       

基于成熟的周边配套,园区采用功能混合型园区发展模式,在功能构建上主要包括商业+金融+办公+酒店+居住,其中园区配套的构成情况大致为:商业51%,酒店居住28%,商业服务约21%。

       

       1-樟宜购物中心

上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