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春天来了,老板们为何还在观望
民企春天来了,老板们为何还在观望
千呼万唤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于4月30日通过了!但奇怪的是,老板们朋友圈没刷屏,企业家们的反应好像有点“冷静”。作为史上第一部民营经济的基本法,能不能让民企老板们吃下定心丸,恢复民企的信心?先用最接地气的话,拆解一下这部法律的四大“王炸”法条:
第一炸:打破“玻璃门”,市场准入一视同仁!
第二炸:政府违约?企业能索赔了!
第三炸:融资难有解药,银行不敢“看人下菜碟”
第四炸:保护企业家,给监管部门戴“紧箍咒”
可以说这部法律,就是国家给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保护伞”。
但问题来了:为啥老板们还在观望?
其实大家不是不期待,而是被执法部门搞怕了,也被“狼来了”伤过太多次。一位制造业大佬跟我说掏心话:“以前减税降费文件摞起来一米高,到基层就变‘抽屉政策’,这次老板们都在观望着法律怎么落地!”
划重点:法律落地关键在配套细则和问责机制
法律写得再漂亮,也不及一条实施细则。比如“政府违约赔偿”怎么算钱?银行不放贷怎么罚?这些细节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监督机制——企业投诉渠道是否畅通?跨区经营的地方保护主义怎么破?这些都是新法没写透的硬骨头。
不过话说回来,从“立法护盘”到“法治护航”,这绝对是历史性转折!过去民营企业靠政策红利,未来要靠制度红利。只要执行不走样,这部法可能就是中国民营经济从“野孩子”到“亲生子”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