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农业+文化”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来源:互联网 作者:言之有范 责任编辑:
2016-01-14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依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农业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与文化的融合可以突破传统的生产模式,增强农村文化发展的活力,拓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我国农业与文化的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探索的发展阶段,需要我们共同谋划。


  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如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的农业以世界上7%的土地为21%的人口提供了生存的来源。如今,在农业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还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资源、环境和技术要素影响农业发展
  首先,资源匮乏的问题日渐突出。我国的耕地资源总量大、分布不均,一直面临着人均耕地面积严重偏少的问题,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日趋贫乏,也不利于农田的灌溉,影响了农业产量。在北方部分缺水地区,地表水的利用率已达60%,地下水资源开发率已达70%。其次,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现有资源的过度、盲目开发,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截至2013年底,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7%;200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2.4万平方公里,全国约90%的天然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同时,我国农业技术较为落后。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转化比较慢。比如,“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不足,农业科技重大突破性成果较少。
  (2)观念、资金和结构问题制约农业升级
  首先,观念意识比较落后。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较为淡薄,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只关注当下的利益,为了增加产量、收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没有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忽略了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义。观念的落后也导致农村对科技的接受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其次,农业科技投入资金不足。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低,政府对农业科技投资的比重相对发达国家不是很高。基层缺少科技力量的支撑,导致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及时的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同时,素质高、技术娴熟、具有科学农业知识的农民严重不足。最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缓慢,种植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畜牧业、渔业、林业及一些新型产业占比相对较少。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依旧局限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创意、新型农业的普及还远远不够。


  2、农业与文化融合发展有何意义?
  (1)农业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农业与文化的融合,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业由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的角色转变。一是延伸了农业的产业链。农业与文化创意的结合,可以加快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拓展农民就业与增收的空间。二是促进了农产品由实用功能型消费向文化审美型消费转变,从而产生较高的附加值。文化创意农业产品已超出农产品作为生存物质的特性,既具有了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属性,更具有第三产业产品的特性,即丰富了人们精神需要的特性。三是提高了农业的产业地位和效益。立足于特色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优化和提升了产业结构。
  (2)农村和农业文化更具活力
  农业与文化的融合,丰富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内涵,增强了农村文化发展的活力。农业是人类最古老的产业,也是人类与自然最亲近的产业,具有自然和人文的无穷魅力。农产品借助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创造与提升了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突出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景观化,使农产品成为具有美感的艺术品。农业园区通过文化创意改造后,使乡村田园美观化、农居个性化、农村景区化、农业旅游化、农村生活诗意化,使乡村成为美丽的花园。农业通过文化的助力,能够促进农业品牌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养生文化、消费文化的繁荣,从而使农村与农业文化更具活力。

  (3)有利于农业的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与文化的融合,拓宽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生态产品、生态环境、生态和谐是新型农业的价值追求。一方面,发展新型的创意农业,重点在田间作业、作物栽培、精深加工等方面。生态农产品具有安全、营养双重保证,味觉与视觉双重满足,审美健康双重享受,因此,能使生态农产品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创意旅游农业以生态资源为依托,通过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既可使农产品、农业景观、农业文化增值,又能发展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走出一条资源集约和循环利用、农村生态保护和农产品质量提高互相促进的路子。


  3、国外发展创意农业有何经验?
  (1)日本:“一村一品”打造农业品牌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农民自发发展创意农业的活动,如大分县汤布院镇的“一头牛牧场”运动及“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和“没有电影院的电影节”等, 表现出了当地居民先驱性的创意思维。其后的“一村一品”运动则由当地政府领导人通过积极倡导,并培养创意人才将先前的自发创意活动继承并发扬光大,依靠农民自己的创意和努力,使之运用于每个村、镇的特色产品开发,以及特色文化、体育、观光旅游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的创立。在持续几十年的“一村一品”运动中诞生了无数个品牌产品、以及独特的文化、体育活动,使许多“什么特色也没有”的农业省份大大提升了其在日本国内及国际上的知名度,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村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荷兰:挖掘文化内涵,提升附加值
  荷兰的创意农业是一种文化艺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业新形态。荷兰的涉农企业和农户强调在运用农业科技动力提高对创意农业效益增长的贡献率同时,积极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价值,运用文化元素提升农业的产业附加值,使农产品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创造出新价值和新的市场空间。荷兰花卉产业链经营的巨大成功是建立在荷兰独特的花卉文化基础之上的。荷兰是郁金香的国度。郁金香文化和种植历史可追溯到400年前。现在的荷兰不仅是世界郁金香最集中的生产地,也是郁金香最大的集散地。荷兰西部的利瑟,将传统的以花卉生产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转化为以市场或消费为导向的模式,使郁金香生产及其产品成为现代时尚创意的多种载体。

  (3)法国:重视生态环保,增强体验乐趣
  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业产量、产值均居欧洲之首。其创意农业以环保生态功能为主,是以大田作物为主,采取较大规模的专业化农场生产,逐步减少小型农场。法国的创意农业突破了自给自足的生产,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利用农业把高速公路、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和居民分隔开来,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利用农业作为城市景观,种植新鲜的水果、蔬菜、花卉等居民需要的产品,作为市民运动休闲的场所,或作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例如,游客在法国葡萄园和酿酒作坊不仅可以参观,还可以参加农业体验之旅,参与酿制葡萄酒的全过程,亲自酿酒并将酒带走,享受不一样的乐趣。


  4、我国农业与文化融合未来如何发展?
  (1)建设特色村镇,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日渐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我国休闲农业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8年,我国休闲农业市场规模将接近5900亿元。乡村旅游将会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首先,发展乡村旅游需从乡村的自身特色出发,对其现有文化资源、文化特色进行深度发掘,并将其打造成乡村的文化“名片”。切忌跟风、模仿,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出现。其次,从乡村自身的发展特点入手,有规划、切合实际的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将特色的旅游休闲产品与乡村的优势产业融合,延长出特色的产业链发展。最后,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将乡村旅游休闲产品与互联网融合,建立线上线下同步的发展模式,使“互联网+旅游”、电子商务等商业形态真正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去。
  (2)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在线营销能力
  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旅游业正在掀起一场巨大的变革。智慧乡村旅游可以作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形态。所谓智慧乡村旅游,即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乡村旅游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对相关旅游信息进行智慧化的收集、处理,将信息化渗透到乡村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最终旨在服务人民、政府、乡村旅游企业等旅游利益相关者。发展智慧乡村旅游符合国际、国内旅游的发展趋势。从澳大利亚、爱尔兰、葡萄牙等国外乡村旅游的成熟经验来看,“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越来越成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在我国,从2011年以来,在北京、南京、杭州、扬州等指挥旅游的试点城市中,旅游商品在线营销、乡村旅游电子商务采购、乡村旅游咨询等平台开始成为旅游业的发展主流,有效的推动了智慧乡村旅游的实施和发展。

  (3)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
  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迫切需要得到保护,但是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加之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农耕工艺和文化趋于被替换或消失,农业文化遗产的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的“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能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如通过水稻生产保障粮食安全,高质量的营养和经济收益,维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养分循环等。但现在由于经济收入较低无法满足农民生活需求等外部因素,许多拥有这种传统技术的人选择了从事其他产业,这种传统的农耕方式正濒临消失。对于像这样的农业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选择对其保护性开发。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文化遗产所处情况的改善、社会关注度的提升、持有者保护意识的增加,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会发生良性变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