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合肥高新区:用创新承接产业转移

来源: 作者: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
2008-12-25

      合肥高新区作为全省自主创新的高地,肩负着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和打造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先行区的重任。在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历史机遇面前,高新区把引进重大项目和服务企业作为工作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重点,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力争在引进重大项目、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高新区将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机融合,依托创新资源引进高端产业,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
  加快实施“重点企业发展计划”,聚焦发展势头稳、自主创新能力强、人才聚集效果好、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重点支持,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集聚配套资源,培育一批年产值过3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的大型科技龙头企业。打造以格力、美的、三洋等为代表的千亿元家电产业集群;以长安汽车、大陆轮胎、熔盛重工为代表的千亿元汽车与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同时谋划并打造动漫及服务外包、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批百亿元产业园。
  加快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突出发展公共安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集群,用足用好各类政策,筛选和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成长的优势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加速发展,到2012年培育亿元以上创新型企业200家,上市企业30家,其中2010年新增上市公司5家,使其成为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的企业载体。同时把公共安全产业的内涵做实,规模做大,形成鲜明的区域品牌。
      城市西部组团建设新突破
  着力谋划和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按照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城市西部组团要求,深刻把握当前产业规模化、集群式转移的内在趋势,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围绕优势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综合配套等,谋划和储备一批大项目。完善领导领衔招商的工作机制,优化综合配套环境,以更真诚、更贴心、更高效的服务,力争引进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能形成100亿元以上年产值的大项目,全力争取海外创业团队和大企业研发中心落户,实现完整承接。
  加快建设重大项目。促进长安30万辆微车、熔盛重工、动漫主题公园、蓝光DVD激光头、示范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快落地,早开工;推动格力变频压缩机和电机、大陆轮胎、三洋机电产业园、苏宁电器等项目快建设、早见效,使之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品牌和样板。
      “一中心三基地”
  全力推进“一中心三基地”合肥创新平台建设。高起点完善城市西部组团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全面落实自主创新优惠政策,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能力。建成动漫及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科研孵化基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树立创新品牌。借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合肥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先行区的金字招牌,建设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服务平台。加大财政支持创新力度,强化融资服务,拓宽科技保险试点范围,形成高效便捷的资本集聚和融通环境。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申报工作。大力提升孵化器、加速器服务品质,促进孵化器集群发展,实施创新团队引进计划,筹建“国 际企业孵化器”。 
      激发创新活力
  进一步提升工作状态。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冲破一切陈旧观念束缚,以建设国内一流科技新城的目标激励全体干部职工,使推动高新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成为干部工作的主旋律。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坚决革除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发展理念、制度建设、金融服务、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与先发地区全面对接。积极探索产业合作、园区合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承载力、聚集力。
  全面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强化重在执行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大力弘扬“勇于创新、敢于冒尖、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使创新创业成为人们的自觉价值追求和普遍的职业理念。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高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新跨越的难得机遇。面对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将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在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勇当先锋。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