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谷物产业吧!国家重视,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中国因饮食不合理导致的疾病死亡率在全球处于倒数第二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全谷物吃得太少。”这是《柳叶刀》杂志对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与疾病负担调查结果。
“中国全力发展全谷物产业不能再等了!”这是从事食品科学领域学习和科研工作20余年、为中国的全谷物发展奔走疾呼14年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落后30年:中国推动全谷物发展正当其时
你现在查阅资料会发现,国内很多有关全谷物的内容基本都是从2009年才开始有的,有关全谷物的相关研究我们落后于西方国家大约30年。”谭斌研究员说。
西方全谷物发展有很多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谭斌研究员介绍,美国最早于1993年召开了国际上第一个全谷物专题会议;1999年,美国提出全谷物的定义;2002年,成立了全谷物理事会以专门推动全谷物食品发展;2005年,美国膳食指南中明确提到全谷物。欧盟的全谷物发展稍晚,于2010年通过成立健康谷物协会、设立健康谷物重大专项等措施积极推广全谷物食品。2017年,35个国家的200多位知名专家联合发起了“维也纳全谷物宣言”,号召人们增加全谷物摄入。
全谷物摄入量低是分别是全球范围内慢病导致死亡和失能残疾的第二大与第一大膳食风险因素,我国慢病仍呈高发态势,然而《中国消费者全谷物认知状况报告(2021)》显示,我国超过80%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严重不足。
“2005年,我博士毕业到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工作时,去各地调研发现,我们大量的全谷物杂粮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荞麦,尽管当时的产量是一年才几十万吨,但中国人没有认识到荞麦的营养价值,也不喜欢吃,绝大多数都出口到了日本。”谭斌研究员深感遗憾,他心理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中国的荞麦留给中国的老百姓享用。
”从杂粮延伸到全谷物。2008年,谭斌研究员被一篇介绍国际上对全谷物关注的英文文献所吸引。“发展中国的全谷物!”,带着这个明确的目标,谭斌研究员去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系访学,师从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营养学终身教授刘瑞海,走访了美国的很多科研机构、大学,调研了市场。
“我记得很清楚,当年的美国超市货架上的全谷物产品就已经占到整个谷物产品的1/5-1/4,甚至还有针对婴幼儿的糙米粉,提倡从婴幼儿就开始吃糙米。而中国市场上的谷物则是越来越精、越来越白。”谭斌研究员说,“访学结束回国前,我跟我的导师刘瑞海教授说‘我想回中国推动全谷物食品的发展’,他表示支持。我还跟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系另一位教授——柯林·坎贝尔(T.Colin Campbell)教授说‘我想回中国推动全谷物的发展,想听听您的一些建议’。柯林·坎贝尔教授对中国的情况非常熟悉,对全谷物也很感兴趣,他和他夫人带了很多书和资料过来,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他说‘美国的慢病、肥胖状况已经非常严重了,全谷物的推广错过了最佳时机,中国这个时候推动全谷物正当其时’,他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花了14年:全谷物发展上升到国家高度
从2008年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到现在,足足14年时间,谭斌研究员一直在研究和推进全谷物发展。
“访学回国后,全谷物的推动,起步并没有特别顺利,甚至有些艰难,碰了不少壁,也被泼了不少冷水。谭斌研究员说,当时一方面,一些老专家说“中国人是植物性膳食结构为主,不缺膳食纤维”“中国人吃了那么多年白米面,不可能接受全谷物的”,他们替我捏把汗,觉得这是一件做不成的事情。另一方面,科研团队没有足够的经费,消费者不接受全谷物的口感,企业不得不迎合消费者生产精白米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也是当时推动全谷物发展最大的窘境。
于是,谭斌研究员意识到,光靠一个人是推动全谷物产业是很难的,要调整一下思路,先从提高大众的全谷物意识开始。从2009年开始,谭斌研究员不断地写全谷物相关的文章,让更多人了解全谷物。
2012年,在谭斌研究员团队的努力下,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全谷物食品列为我国粮食加工和食品工业发展方向,国家《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全谷物健康食品的开发”“鼓励增加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的摄入”,为全谷物食品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01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来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调研,我们跟他汇报了一些问题,‘国家当时的粮食加工方式过精过细,不仅浪费粮食,而且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后,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来推动全谷物的发展。”谭斌研究员介绍。
有了政策的支持,全谷物的推动相对容易了一些。2015年,谭斌研究员团队牵头制定《LS/T 3244-2015全麦粉》行业标准,这是中国第一个全谷物相关标准;2016年,国家层面首次把“全谷物”写到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中提到“大力发展全谷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2020年,谭斌研究员联合中国工程院四位院士(朱蓓薇院士、孙宝国院士、吴清平院士、岳国君院士)向中国工程院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全谷物食品的对策和建议》,在此推动下,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发文件由中国食品科技学会成立全谷物分会;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发展全谷物产业,启动‘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2年,“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的创制”被纳入科技部的“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
在产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谭斌研究员笑着说,“我之前惦记的中国荞麦,通过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我们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款荞麦含量在50%以上的荞麦面条,我们合作企业的产量也从以前的一年一两百吨到现在的一年几千吨。而且,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加入到了全谷物加工的队伍中来。可以说这实现了我的第一个梦想——把中国最好的荞麦资源留在中国。”
“从2009年到2021年国家提出启动‘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整整12年,对于我来说,全谷物的发展,就像看着一个稚嫩的小婴儿逐渐成长为一个青春洋溢、充满活力的青少年,让人欣慰。”谭斌研究员说,全谷物行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意义重大。第一,它与14亿中国人的健康有关;第二,是践行《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的方式之一;第三,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全谷物发展和推广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
再过几年:让全谷物消费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这些年,我一直在讲全谷物,截至目前,在各大学、学术会议、机构组织等做了了100多场学术报告,还有很多碎片化的采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百名专家百校行,我讲的全谷物第一课;2020年的全国营养工作会议上,我第一个做全谷物报告……一有机会我就讲,给领导讲、给专家讲、给企业家讲、给媒体讲,寻求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支持全谷物发展。”谭斌研究员说,去年他编著的《全谷物营养健康与加工》专著出版后,一年内数次印刷,受到很大的关注,还结交了一些医学界的朋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全谷物。
为什么要讲?全谷物发展从社会层面来讲,是节约粮食最好的举措之一,也是必须要做的。基于我国目前的谷物碾磨加工现状,如果加工成全谷物,每100公斤糙米的出品率可提高16%以上,每100公斤的小麦的出品率可以提高23%以上,我国每年口粮碾磨加工量达数亿吨,其节粮效应非常惊人。谭斌研究员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实验室做过一个分析测算,同样10公斤小麦,如果加工成全麦馒头,200克一个的话可以做98个,精白馒头只能做75个。按照2017年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如果其中加工成全谷物,总体相当于增加了392亿斤口粮。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人均每年141公斤的口粮消费量来计算,相当于1.39亿人一年的口粮,再折算成粮田,相当于增加了5000万亩的无形粮田。”
而且,全谷物关乎14亿中国人的健康。谭斌研究员介绍,全谷物是一个天然的“营养素包”,全谷物不仅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B族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而且其中的一些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对健康也有颇多益处。过去的30多年,世界范围内有关全谷物与健康关系的关注不断增加,证据也越来越多,增加全谷物消费可以有效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这也已经基本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共识。随着我们对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国内慢病高发的现实,两者结合起来,发展全谷物是刚需。
“消费者因为对全谷物健康益处不了解及长期的精制谷物消费惯性,不愿意购买全谷物食品”,对此,谭斌研究员认为,除了科普全谷物的健康益处外,还需要通过技术来解决全谷物食品“不好吃、不好存、不好做、不方便”等问题,优化技术装备、发展优质专用原料、加强适合国人饮食习惯的大宗全谷物产品体系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等,并应该在重点场景开展推广示范工作,包括学校、军队、餐饮酒店、康养医院、社区机关食堂等,逐步推广。
针对“生产企业面临因为市场卖不动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及不愿生产全谷物食品的窘境”,谭斌研究员表示,可以通过开展产业先行示范行动、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措施来提高企业生产全谷物的积极性。
“希望,我们国家通过10-15年时间,完成发达国家30年完成的目标,让全谷物消费常态化,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我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很期待。”谭斌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