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法规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水、陆、空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助跑体育旅游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2016-11-09

   近日,《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以健身休闲产业为代表的相关业态,发展形势迅猛,并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带动力。同时,社会公众参与健身休闲活动热情持续升温,需求不断扩大,急需加大健身休闲活动的供给。
  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等体育服务业”和“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航空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又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研制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系列规划,并对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航空运动等5项户外运动进行了重点阐述。
  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航空运动是健身休闲业中供需两端都具备相当基础和潜力的产业,而且在空间上代表了“水、陆、空”3个层次的不同特色。3个规划的出台及下一步落实工作,有利于推动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全面提质增效、引领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加快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一、基础条件
  我国的水上运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规模。目前,全国水上运动主要船艇生产厂商有300多家,各类船艇泊位近2万个,职业俱乐部近200个,水上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验旅游、场地设计、资讯等产业门类逐年扩充,市场需求类别持续增加、数量不断增大,产业潜力进一步释放且空间巨大。同时,水上运动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水上运动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专业、业余、商业赛事为驱动,水上运动俱乐部为支撑,水上运动用品制造、销售和运动项目培训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水上运动与互联网、健康、养老、旅游、文化、教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日益融合。水上运动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也逐年得到夯实,经常参加水上运动的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各级项目协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开展的各项水上运动活动日益丰富,企业、社会投资水上健身俱乐部步入良性轨道。

  我国的山地户外运动产业,伴随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也持续高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取得了快速增长:全国户外运动爱好者已达1.3亿,户外用品市场规模已达180亿元,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均得到较大的提升。伴随“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智慧旅游、大数据等理念与工具的广泛应用,公众的个性化、层次化、体验化需求趋于旺盛,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产品供给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参与群体将从年轻化向不同年龄、阶层、职业的消费人群拓展,产业范围将从封闭化向开放化、融合化扩展。
  我国航空运动产业,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持续推进和航空运动规范发展的背景下,航空运动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产业水平和规模取得较大提升,并日益在体育产业转型发展和经济社会总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具备提供航空运动产品和服务的基本经济条件,建成并命名航空飞行营地100家,航空运动俱乐部200家,航空运动开展地域和消费人群覆盖面不断扩大。航空运动产业管理不断规范,截止2015年,我国已有约33%的低空空域改为按管制、监视、报告三类不同属性管理,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资源、具有中国特色安全顺畅的融合运行模式正在形成。航空运动产业形态逐渐完备,航空运动产业已初步发展形成以服务业为引领,航空运动器材装备制造与销售、航空运动参与与竞赛表演、航空运动中介与培训等协调发展的业态体系,并呈现出尤其是与科技、旅游、教育、健康、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二、可量化目标
  3个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描绘了到2020年有关运动产业发展的蓝图,最重要的量化指标之一,就是提出到2020年各自的产业规模目标,其中:水上运动产业总规模要达到3000亿元;山地户外运动产业规模要达到4000亿元;航空运动产业总规模要达到2000亿元。3个规划所提的产业总规模累计达9000亿元,并逐步形成水上运动“两江两海”、山地户外“三纵三横”、航空运动200公里飞行圈等运动产业发展新格局。

  同时,3个规划还结合各自项目特点和发展实际,提出了相关量化目标,例如《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水上运动俱乐部达到1000个,全国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达到10个”,《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3-5个国家级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区、50条山地户外运动精品线路、50个山地户外运动精品项目” ,《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立航空飞行营地2000个、各类航空运动俱乐部1000家,参与航空运动消费人群达到2000万人”等量化目标。


  三、主要亮点
  这3个规划内容本身,无论是政策红利还是目标举措等方面,具有许多亮点和特色的。3个规划共同的、最大的亮点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出台后不到半个月发布,规划内容也体现了一脉相承、更加细化、强调落实的要求。同时,这3个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均由国务院多部门共同印发,其中《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由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旅游局9部门共同印发;《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由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8部门共同印发;《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由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民航局9部门共同印发;通过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共同推动,让3个规划均体现了多方面的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也为下一步体育产业及健身休闲产业的整体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主要任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水上运动产业
  完善水上运动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水上运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水上运动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利规划、水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村镇规划的衔接。科学规划水上运动设施空间布局,适当增加水上运动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结合水上运动特点和运动大众需求,以帆船、赛艇、皮划艇项目为引领,改造一批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开发大众服务市场,丰富基地服务供给,构建基地型船艇码头服务网络。在保障防洪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园水域、江河、湖海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水上运动设施。

  推动运动船艇码头建设。根据船艇码头建设需求,结合旅游、文化等行业的需要,建立船艇码头分类分级建设标准体系。根据区域经济条件、招商引资程度、项目筹资难易等因素,实行“公共船艇码头(停靠点)”、“配有一定量商业服务设施码头”、“集旅游服务、运动娱乐、商业会展于一体综合型码头”的三级建设模式,并与全民健身场地工程和健康养老服务工程统筹建设。积极推动示范城市的公共船艇码头(停靠点)建设,注重环境污染防治、符合防洪要求和水域岸线管控要求、避开重要饮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建设运营运动船艇码头。
  专栏:推动运动船艇码头建设
  推进水上运动公共船艇码头(停靠点)试点,加速码头水上运动的发展,创新公共船艇码头(停靠点)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营,基本形成现代水上运动体系。激发公共船艇码头(停靠点)活力,推行公共船艇码头(停靠点)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办赛需求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
  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东海沿海、西南沿海有条件的城市列为公共船艇码头(停靠点)示范城市,先行规划布局建设公共船艇码头(停靠点),每个示范城市至少建设1个公共船艇码头(停靠点),同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配套建设相应的码头综合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扶持、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10个左右国家级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
  盘活现有水上资源。盘活水上设施资源,推广管办分离、公建民营等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对城市现有船艇码头、渔业码头等各类码头进行梳理,结合港区功能调整,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对公众开放。

  2、山地户外运动产业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布局,建立“点、线、面”立体、多元的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体系。适当增加山地户外运动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和统筹城乡绿道网络,打造国家步道系统和自行车路网。建设一批户外营地、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等户外运动场地及相关服务设施,推进星级标准建设。
  专栏:建设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
  以“点、线、面”结合的形式,科学布局,形成立体、多元的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体系。
  “点”:大城市周边的大型国民户外休闲运动中心(基地),中型户外运动露营地,小型山地户外设施集中投放功能区等。
  “线”:具有各种功能的国家步道、户外骑行道系统,具有运动健身功能的绿道网络、慢行系统等。
  “面”:以线状运动休闲健身路径串联场地设施各点,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一体化平台。
  盘活现有场地资源。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户外空置场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户外运动设施,深度挖掘户外山地闲置资源,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边远山地等建设山地户外运动项目。
  拓展场地发展空间。引导具备条件的城郊区域建设登山健身步道、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等山地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并完善配套服务。规划和完善山地户外运动综合体建设。鼓励旅游景区、国有林场等合理规划建设山地户外运动设施。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山地户外运动项目。
  3、航空运动产业
  完善航空运动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航空飞行营地建设,充分利用航空飞行营地本场空域资源,协调规划航空飞行营地间低空目视飞行航线,满足航空体育竞赛表演等需求。科学规划航空运动的空间布局,探索航空飞行营地与学校体育场、重要体育产业基地、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融合发展。鼓励航空飞行营地与住宅、文化、娱乐、旅游景区等综合开发,打造航空运动服务综合体。加强航空飞行营地区域协作,协调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资源禀赋区域的各类航空飞行营地建设。

  专栏:推进航空飞行营地建设
  航空飞行营地是指在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统一指导、规划下,面对大众提供因地制宜的航空体育产品和服务而设置的场所,包括向大众航空运动开放并被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命名的通用机场。引导发展航空飞行营地建设,严格按照《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和《航空飞行营地及设施标准》要求,依据《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航空飞行营地申请办法》,组织考察评估。接受航空飞行营地命名的通用机场,须按照民航相关要求进行管理。
  对通过审核的营地,按照等级评价标准进行星级分类,形成“金字塔式”的航空运动基础设施体系。到2020年,建成各类航空飞行营地2000个,五星级、四星级、三星及以下级别航空飞行营地分别占建成总数的1%、29%和70%,四星级以上航空飞行营地基本覆盖国内经济发达的主要城市和地区。
  加强特色航空运动设施建设。充分挖掘区域独特陆地和空域资源,推进重点航空飞行营地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军民航资源融合发展模式。依据有关规划,支持和引导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根据自身特点,建设特色航空飞行营地等航空运动设施。
 
  五、丰富赛事活动供给
  1、水上运动产业
  完善水上运动赛事体系。积极鼓励地方政府、运动协会、俱乐部联盟等组织针对运动爱好者开发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赛事活动。推动业余俱乐部联赛常态化,注重与职业等级赛事的有机衔接,逐步实现竞赛结构的科学化。大力开发水上竞赛艺术表演活动、运动体验活动和定制主题节庆活动,营造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

  打造水上运动品牌赛事。逐步建立以全国水上运动锦标赛、全国水上运动冠军赛、全国青年水上运动锦标赛、全国青少年水上运动锦标赛及区域性水上运动比赛、省市级水上运动比赛等为架构的竞赛体系。积极实施水上运动精品赛事提升计划,打造一批具有国家影响力、国际知名品牌的赛事活动,形成“重点赛事”、“一项一品赛事”和“潜力拓展赛事”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专栏:丰富赛事供给
  基本建立体系完整的水上运动赛事框架,提升水上运动品牌赛事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推动国际运动员参赛频次的增加,促进场均观赛人次逐年递增。
  重点赛事:
  1、中国杯帆船赛
  2、赛艇中国杯
  3、中国摩托艇联赛
  “一项一品”赛事:
  1、帆船:环海南岛大帆船赛(专业级)
        内湖帆船联赛(非专业级)
  2、赛艇: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专业级)
        中国赛艇联赛(非专业级)
  3、皮划艇:皮划艇马拉松赛(专业级、非专业级)
  4、极限:全国极限运动联赛(专业级)
        全国漂流联赛(非专业级)
  5、摩托艇:F4摩托艇联赛(专业级)
         水上摩托大奖赛(非专业级)

  潜力拓展赛事:在继续办好中美滑水对抗赛、国际冲浪赛、国际漂流大赛、上海世界极限运动会等赛事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赛事,为水上运动赛事的不断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2、山地户外运动产业
  完善赛事体系。持续完善、不断创新,打造顶级赛事引领、专业赛事推动、业余赛事普及的赛事层级体系。有机结合山地户外运动精品赛事活动和大众赛事活动,积极推动全国赛事活动和地方赛事活动的有效衔接。
  培育特色活动。着力创意策划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山地户外运动主题赛会活动,打造以区域特色、地方文化为主题的户外运动会和户外运动节,培育以环境保护、户外知识与技能、人格塑造为主题的户外体验探险活动,创办以山地户外运动、户外文化和户外产业交流为主题的论坛和展示会。
  打造品牌赛事。扩大赛事规模,增加赛事种类,培育一批国际级品牌赛事,打造一批具有国家影响力、国内知名的品牌赛事,形成“一项一品”、“一地一品”的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发展良好局面。
  3、航空运动产业
  优化航空运动赛事活动格局。扩大与国际航空运动组织的合作,积极引进各类国际顶级航空运动赛事和活动。举办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建立以航空运动为主的世界航空飞行器集散地,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各类航空运动展会。广泛开展群众性航空运动活动,做大做强现有特色航空运动竞赛活动,推出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优秀航空运动品牌赛事活动。
  专栏:举办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
  2017年起,与国际航联共同打造包含赛事、展览、飞行表演、飞行体验、论坛、教育与娱乐、博物馆参观游览以及其他特色活动于一体的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并延伸成为常态化航空运动活动。将大会的举办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树立航空运动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典范,形成可复制的中国飞行者大会品牌模式。
  专栏:打造国家级无人驾驶航空器展会
  结合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职能和国家级相关展会资源,打造集展览、贸易、销售、体验为一体的中国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品牌展会,衔接无人驾驶航空器设计、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促进专业院校无人驾驶航空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激发行业发展的活力及创新能力。

  打造航空运动俱乐部赛事品牌。激发航空运动各项目俱乐部活力,完善俱乐部竞赛结构,扩大竞赛规模,增加竞赛种类,逐步形成赛制稳定、等级分明、衔接有序、遍及城乡的俱乐部竞赛格局。与地方休闲旅游资源深度结合,完善极具地方特色的航空运动俱乐部联赛体系。
  建立航空运动职业技能大赛体系。打造以基本驾驶技能、飞行作业、自选项目等内容组成的通用航空职业技能大赛和无人驾驶航空器职业技能大赛,发挥航空技能赛事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功能,推进航空运动赛事体系与航空运动人才评价机制结合。
  专栏:推进航空运动职业技能大赛与人才评价结合
  通过航空运动职业技能大赛体系,选拔飞行技术水平高、综合能力强、能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飞行员和飞行团队,建立未来通用航空及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飞行技术人员评级制度和评价体系。探索建立航空运动飞行员、通用航空作业飞行员和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员职业“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制定符合航空运动人才成长规律的有关专业评审标准和考核体系。


  六、培育多元市场主体
  1、水上运动产业
  繁荣水上运动企业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开发经营水上运动。扶持壮大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特色水上运动俱乐部。支持水上运动企业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创新,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
  推进水上运动社会组织发展。分类有序推进水上运动社团、行业协会、自发性水上运动组织等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加快水上运动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脱钩,推动水上运动行业协会依法独立运行。加强水上运动各单项协会指导、组织和传播功能。鼓励水上运动社会组织发展,积极培育多形式、多层次水上运动协会,引导各级各类协会提供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与产品。

  2、山地户外运动产业
  支持企业发展。引导有实力的山地户外企业通过管理输出、连锁经营、规模发展,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鼓励大型山地户外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鼓励优势品牌企业海外并购,拓展国际市场。支持经营性户外运动俱乐部快速发展。鼓励各类中小微山地户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
  壮大社会组织。大力支持各类非营利性的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协会、联合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发展。积极推动全国性山地户外运动协会试点改革,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各类社会组织依法独立运行,降低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从事相关业务的门槛。
  3、航空运动产业
  持航空运动企业发展。鼓励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航空运动制造和服务类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制造类企业通过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向服务业延伸,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中小微航空运动企业、经营性航空运动俱乐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鼓励航空运动领域创业创新,营造航空运动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强航空运动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航空运动社会组织在营造航空运动氛围、组织航空运动活动、服务航空运动爱好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航空运动社会组织社会化运作,完善全国航空运动协会组织网络。鼓励航空运动俱乐部建设,支持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非营利性俱乐部实体发展,完善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对航空运动项目发展进行微观管理。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航空运动公共职能。


  七、全面提升产业能级
  1、水上运动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水上运动服务业、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结构,推动水上运动服务业、制造业和其他健身休闲业融合发展。支持打造一批优秀水上运动俱乐部、优秀企业和品牌赛事。聚焦发展水上运动装备制造的研发、设计、销售等高端环节,提高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水上装备知名品牌。

  专栏:推动水上运动装备升级
  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和健全研发机构,掌握水上运动装备指导的核心技术,制定水上休闲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环保标准,帮助供应链上的配套厂商提升技术水平,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共赢,从而整体提升水上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并推动整个运动休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的发展,大力发展水上运动船只、潜水用品、冲浪滑水装备、水上娱乐设施、水上安全及救生用品、水上休闲装备等水上运动产品,为水上运动装备“中国制造”升级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制造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完善空间布局。立足“海上丝绸之路”规划部署,加强沿海城市水上运动资源的整合,探索水上运动项目从“滨海”向“滨江”发展的合理途径。根据滨海、湖泊水库、城市水系分布特点,点线结合,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水上运动综合休闲发展带,形成具有影响力、高端服务力的跨界融合集聚区。
  推动“互联网+”融合发展。大力支持水上运动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概念等前沿科学手段的融合,打造物联网与水上运动互动的交流平台,为实现水上运动可持续发展和水上运动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山地户外运动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加快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业发展,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山地户外俱乐部、优秀企业、品牌赛事。大力推动山地户外运动装备制造向研发、设计、销售等高端环节发展,提高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健身休闲装备知名品牌。
  专栏:提升山地户外运动装备制造水平
  支持建立世界领先水平的山地户外产品研发中心,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撑体系。
  开展重大技术应用示范和推广,对产品研发与设计的创新技术、产品营销、零售商业模式等环节的先进经验进行推广普及。

  加强示范引领。推动山地户外运动服务标杆引领,精心选择一批特色鲜明、产业要素丰富的地区和项目,创建一批具有引领价值的山地户外运动精品。建设3-5个国家级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区、50条山地户外运动精品线路、50个山地户外运动精品项目,加快山地户外运动营地星级建设。
  完善产业布局。围绕全国地势、地貌、资源分布特点,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三纵三横”的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战略布局,积极推进资源相近、产业互补、供需对接的区域良性互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统筹规划、科学优化项目布局,大力发展登山、徒步、露营、山地自行车等大众项目,稳步发展高海拔登山、攀岩等专业项目,积极拓展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的新形式和新内涵,推动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的健康发展。
  专栏:布局山地户外运动空间
  “三纵三横”是以自西向东地理层级的划分作为基准,包含了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山川地貌的特点;以自北向南的温度带划分以及地形地貌等差异作为参考,包含了气候、植被、景观、水文、地质、人文等各种特色。以现有的山地户外运动聚集区为标准,包含了徒步、自行车、自驾游、漂流等项目。主要的布局架构如下:
  1、沿太行山脉的500公里步道线路,以及沿京杭大运河、串联徽杭古道、徐霞客古道的户外运动线路,共同构成的我国东部纵向山地户外运动带;
  2、西安至成都的骑行和徒步线路;
  3、沿青藏公路(西宁经格尔木、唐古拉至拉萨)的骑行和徒步线路;
  4、沿丝绸之路的山地户外运动线路;
  5、沿318国道的骑行和徒步线路;
  6、沿长江及两岸的山地户外运动线路。
  推动融合发展。推动山地户外运动需求升级形成耦合效应,积极打造高度智能化、网络化和互动化的产业融合体系。发展智能科技山地户外运动产品,推动山地户外企业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和各类主题APP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山地户外旅游,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景区景点拓展山地户外运动旅游项目,打造优质户外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和挖掘康体大数据,推动山地户外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

  专栏:推动“互联网+”山地户外运动
  大力支持山地户外运动O2O模式,充分利用和挖掘健康群体的大数据,通过构建联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平台,支持山地户外运动的场地预订、向导预约、运动社交、运动品销售、运动康复等APP开发,不断优化运营管理模式,丰富经营服务内容,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支持智能联网模式,顺应发展需求,将移动互联、创新的运动理念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打造物联网互动山地户外运动平台,实现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融合发展。
  3、航空运动产业
  发展重点业态。推动航空运动器材装备制造、竞赛表演、休闲体验、运动培训等重点领域发展,构建以满足和引领大众消费需求为主要目标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着力提升航空运动器材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支持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航空运动器材装备的研制应用。提高国内航空运动竞赛表演水平,加快特技飞行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航空运动竞赛表演项目落地航空飞行营地进程。加大航空运动休闲体验基地和项目建设力度,丰富大众航空运动参与体验。大力发展航空运动培训市场,推动专业航空运动培训机构与航空飞行营地的融合发展。
  专栏:提升航空运动器材装备制造水平
  完善航空运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产学研按照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协同合作,推进军民航相关技术转移转化。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提高航空运动器材装备的技术引进和本土化水平。结合传统制造业转型,引导企业进军航空运动装备制造领域,按照适航审定的标准和法规开展设计制造工作。鼓励器材装备制造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优势。鼓励器材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适合服务航空运动的低空空域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服务需求的核心装备。鼓励新型、可穿戴、融合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航空运动器材和运动类航空器研发。根据不同人群需要,研发多样化、适应性的航空运动器材装备。加强器材装备制造企业品牌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航空运动行业标准制定。

  完善产业布局。打造区域航空运动飞行网络重要节点,在条件成熟的城市或地区初步形成“200公里航空运动飞行圈”布局。推进区域航空运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航空运动产业圈发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和资源,打造航空运动集聚区和产业带。
  加强示范引领。结合区域航空运动飞行网络重要节点、“200公里航空运动飞行圈”布局和各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开展航空运动系列示范活动。发挥航空运动竞赛表演与地方旅游资源高度融合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一批航空运动旅游示范基地。拓宽航空运动服务贸易领域,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航空运动产业政策创新试点,培育一批以航空运动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
  促进融合发展。促进航空运动与科技、旅游、教育、健康、文化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航空运动旅游,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扩展航空运动旅游项目,鼓励国内旅行社结合航空竞赛表演活动设计开发旅游项目和路线。扩大航空运动应用范围,发挥航空运动在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等公共事务领域的作用,完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提升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推动“互联网”+航空运动。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航空运动服务,提升设施预定、运动指导、交流互动、赛事参与、器材装备定制等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在线航空运动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形成航空运动产业新生态圈。
  专栏:搭建智能航空体育消费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航空运动的线上沟通、交易、宣传以及赛事、培训、体验等活动的相关信息发布平台,同时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行业动态管理系统,包括飞行器、航空运动俱乐部、飞行员、教员及相关专业人员数据库。


  八、积极引导大众消费
  1、水上运动产业
  营造浓厚的水上运动文化氛围。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企业、学校、俱乐部、旅游景区有序开展水上运动主题文化活动,建设好协会官方宣传网站,积极与门户网站和电视台开展宣传合作,推出水上运动文化专题节目,传播游艇文化、帆船帆板文化、赛艇文化等项目文化。鼓励和引导地方水上运动协会和各类水上运动俱乐部开展水上运动进社区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动高校组建水上运动队,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水上运动。

  扩大消费人群。以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破解体制和机制上的难点,准确把握水上运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习惯、能力,着力创造各地扩大水上消费的条件,关注新兴业态和高科技手段,有效探索试点经验,不断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思路。
  2、山地户外运动产业
  丰富产品供给。大力推广适合公众广泛参与消费的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积极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山地户外运动重点项目健康发展,鼓励登山、露营、徒步、山地车、攀岩、高山探险、户外拓展、峡谷漂流等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发展,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层次化、多元化消费需求。
  引导消费理念。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山地户外运动的知识和方法,推介各类山地户外运动场所和消费信息,鼓励利用各类社交平台,提升消费体验,积极引导和激发居民消费意愿,促进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增强公众自觉参与山地户外运动的意识。
  3、航空运动产业
  扩大消费群众基础,促进航空运动文化交流。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航空运动休闲活动,丰富节假日航空运动赛事展会供给,发挥航空运动赛事、飞行表演、飞行体验等的示范作用,激发群众航空运动消费需求。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传播技术,提高航空运动观赏性、参与性,增强消费粘性,提升航空运动消费水平。引导保险公司根据航空运动项目特点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发相关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第三方责任险。支持广播电视、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多渠道宣传航空运动,普及航空运动知识。建设航空运动消费服务平台,畅通航空运动产品消费和服务,提升消费体验。
  积极开展青少年航空运动。通过无人驾驶航空器(无人机、航空模型、航天模型)进课堂、推广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航空运动活动等多种形式,推进中小学校航空科技体育活动开展,培养青少年对于航模制作飞行等基本航空运动兴趣。鼓励学校与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加强青少年航空运动培训,培育青少年参与航空运动和养成航空运动消费习惯。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产业政策法规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