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风口下康养+文旅的发展趋势
根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虽然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这些都有待进行改善,同时也是企业今后可以重点关注的方向。
在“十四五”规划中,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明确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作出工作部署。可以看出,随着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生态康养、文旅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新基建促进康养产业发展
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重心,也成为政府和社会投资重点,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向,5G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文旅融合将重塑旅游产业,形成很多突破发展的领域。
国家在政策方面有也有很多的支持:
2018年12月19日--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进入2020年,“新基建”紧锣密鼓地被多次提到。比如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 月2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2月23日召开的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以及3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 例如,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明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等。
对于文旅行业而言,此前早已有针对“智慧旅游”、“智慧景区”、“智慧酒店”以及“数字文旅”等相关领域的探索。
文旅行业的细分领域很多,而各大旅游目的地是承载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功能的主要区域场所。5G、人工智能等相关的科技基础设施,无论是在目的地通信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还是景区管理、游客服务等基础信息化服务方面,都可以体现科技的助力,为游客带来一些新的尝试和体验,同时可以培养目的地核心竞争力。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服务、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三大抓手,从当前的“概念”来看,“新基建”更多的可以在旅游服务层面、旅游产品打造方面,较为间接地利好目的地。
除此以外,在客群活跃、提升用户粘度方面也可以有一些探索。“新基建”场景下,依托技术、流量带来的新红利,加之此前民宿旅馆积攒的夯实基础,可以带来一波新的增长热点。在住宿行业,疫情期间,酒店智能机器人,酒店服务机器人管家……也都是相关应用,“新基建”与酒店行业的结合也在让酒店行业焕发生机。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我国旅游业标准化、品质化、智能化的进程。疫情期间,“新基建”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成为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绿维文旅认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科技应用将对文旅产业的生产方式、新产品形态、消费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等全方位带来变革,积极探索文旅与新基建的融合点,将先进信息技术运用到文化旅游发展中,引导科学的规划目标设定和规划决策,实现疫后文旅行业的重振至关重要。同时,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提高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科学性,以科技创新为基础,覆盖产业规划到开发的全过程,从而更有效的符合时代诉求,真正起到规划引导的作用。
二、新型城镇化与文旅结合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即:要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规划强调重点小城镇建设要把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业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小城镇发展是疏解大城市生活和空间压力的重要补充,但小城镇建设更需要走特色化道路,要根据自身与大城市的依托关系、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特征、文化传统和经济基础,进行特色定位,培育成与大城市一体化的,真正成为依托和服务于大城市的环城旅游、休闲、度假小镇。
城镇化与文旅的结合,首先要注重城市管理,将城市旅游化,景区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将城市当作景区去打造。另外,以前由政府垄断的科教文卫、健康养老等公用设施,是政府未来要逐渐市场化的,这将带来与已经非常发达的旅游业态之间的一种融合,形成泛旅游整合和泛旅游多样化业态。所以现在的养老旅游、健康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和相关联的旅游发展非常快,这种发展和我们未来新型城镇化中间的公共服务市场化之间形成最大的衔接。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没有产业的支撑,城市快速发展以后会形成很多空城、鬼城,因此产城一体化就成为必然趋势与要求。旅游作为市场化生长的城镇的引擎,可以形成城市消费聚集核,而消费聚集正在形成城市化的核心。商业综合体、旅游综合体和休闲小镇在城镇乡这个机制中会形成不同的消费机构。
城镇的旅游和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群旅游目的地具有整体性,并且会在城市群中间再形成城市分工,构成城市群旅游结构。在这种清凉下,同城化、高速铁路会为城市群互为休闲目的地带来一种休闲体系化的内部结构提升。比如,南方和北方互为休闲地,城市群之间,特别是城市之间互为休闲地,成为一种常态。
三、生态康养新发展
生态康养由于把自然环境中的生态条件作为主要康养手段,遵循了自然规律和生命学原理的自然修复、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受到人们的追捧。
康养产业就是为社会提供康养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和。然而,根据消费群体、市场需求、关联产业、资源差异和地形地貌的不同,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康养产业类型。从消费群体来看,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消费群体的年龄构成来看,人的一生一般要经历不同的阶段,依据年龄构成进行划分,不同年龄群体有不同的产业分类。
健全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衔接机制,加大生态旅游扶贫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依法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草原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旅游行业标准;积极打造多元化的生态旅游产品,推进生态与田园、康养、文化、旅游、教育、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态体验、生态科考、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等,倡导智慧旅游、低碳旅游;在贫困地区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50处精品森林旅游地、20条精品森林旅游线路、30个森林特色小镇、10处全国森林体验和各地多个森林养生、田园养生、文旅养生试点基地等。
四、乡村振兴继续发力
通过积极探索,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正在从依靠突击式推动向依靠机制制度保障转变。
第一,高点站位,借“脑”引智,绘制好乡村振兴“施工图”;
第二,乘势而上,改善环境,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第三,发展产业,强化支撑,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第四,夯实保障,激励担当,不断强化乡村振兴“内生力”。
乡村振兴,农民群众是主体,改革开放是关键,干部作风是保障。
一是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宣传发动;
二是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三是持续强化“三基建设”;
四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要强调乡村文化复兴。乡村文化复兴将与乡村产业升级、社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提升等要素互为表里,共同完成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规划要构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格局,充分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不断提高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水平。
此外,《”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需站在城乡融合发展的高度,全面整合跨城乡、跨区域的文旅资源,加快泛文旅产业的集聚性发展,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融入贯彻到城乡建设、脱贫攻坚、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中,使文化旅游发展空间成为推动城乡发展要素共享、城乡产业结构升级、城乡风貌及环境优化的载体,形成文化旅游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
五、康养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国家卫健委《健康报》社党委副书记刘世东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额2016年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超7万亿元。目前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随着康养产业的供给不断增加,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
康养产业的发展壮大,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发展康养产业正是顺应中国社会结构新变化、人口老龄化、满足“健康老龄化”刚性需求的长久之计。
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打造田园生态养生:即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海岛避寒养生、湖泊养生、矿物质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地方元素民宿、茶香小镇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大健康产业体系;
与养生养老结合发展田园健康享老:将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体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等综合开发项目,带动护理、餐饮、医药、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多产业的共同发展。
养老产业涵盖康、医、养、游等诸方面,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和市场,老人文化促进会将做好养老产业的引领和服务。
实现“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
免责声明
本网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