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变革,低碳园区绿色发展的统帅
运营变革,低碳园区绿色发展的统帅
县域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单元,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县域的工业园区在产业转型、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2020年,习近平提出了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既是我国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形势和自身可持续发展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又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近些年对县域经济,尤其是工业园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县域的产业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和产业活动,因此成为了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借着“双碳”战略这一个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新的机遇,工业园升级为低碳园区已成为地方发展的要务。
低碳园区不仅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推动县域产业园区向低碳园区升级,有助于实现区域的绿色经济发展,也造就了低碳园区经济新一轮发展。
在博为国际集团服务了我国不少的县域的经济规划,对县域产业园区的发展之路有丰富的经验,清晰理解园区运营对低碳园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并明白困难不小,因此更需要及早谋划。为了更好的寻找低碳园区运营的法宝,博为国际双碳中心的总监叶志刚提出通过厘清低碳园区的发展根源、运营的关键作用、运营的核心问题等分析研究,从而对其形成破解之道。
什么是低碳园区?
低碳园区是指在双碳目标下,通过采用节能技术、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手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绿色发展的工业园区。同时,低碳园区还注重资源节约,优化能源利用,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所以说低碳园区的核心在于通过生态技术、智慧管理、优化运营等手段,持续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为园区带来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并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个良好的低碳园区,要具备以下特点:
·促进低碳循环:在产业发展方面,低碳园区注重不同产业之间物质和能源的低碳循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注重清洁生产:在园区内部生产环节中,低碳园区强调清洁生产,构建低能耗能源体系,减少污染物排放。
·土地集约利用:低碳园区规划建设中,土地要集约利用,产业功能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建立产业园区内的固碳生态环境体系。
·完善运营管理:低碳园区要具备完善的温室气体管理体系和运营体系,能够实现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使得碳排放强度或降幅处于地区领先水平。
归根结底,低碳园区成功的根源在于做好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做好智慧运营管理。
低碳园区的运营对地方和园区的绿色发展具有多方面积极作用。不同于传统工业园区运营,低碳园区运营的主要作用有三个不同点:
低碳园区是能源等资源高效利用的实践平台。
在低碳园区内,企业可以通过共享基础设施、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低碳园区还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低碳园区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有效手段。
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措施,低碳园区能够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园区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同时,低碳园区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有助于提升区域的生态品质。
低碳园区是绿色生态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在低碳园区内,企业可以接触到最新的低碳技术和市场信息,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此外,低碳园区还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支持,包括政策咨询、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由此可见,从传统园区升级低碳园区,园区绿色发展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运营的变革必须跟上。
尽管低碳园区具有诸多优势,由于大部分的低碳园区往往是传统园区升级而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征,因此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难点。
规划先行不足。
部分低碳园区在规划阶段未能充分考虑低碳发展的需求,导致后续建设过程中出现诸多不协调的问题。例如,一些园区在规划时未合理布局清洁能源设施,导致后期能源供应不足或浪费现象严重。
机制保障不完善。低碳园区的运营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作为保障。然而,目前部分低碳园区在机制保障方面仍存在不足,如碳指标机制缺失、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不完善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碳园区的健康发展。
商业模式固定。部分低碳园区在运营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商业模式,未能充分适应低碳发展的需求。例如,一些重工业区高排放、高耗能的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低碳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有限。
减排技术路径缺失。低碳园区的运营需要先进的减排技术作为支撑。然而,目前部分低碳园区在减排技术路径方面仍存在缺失,如缺乏成熟的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CCUS),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低碳园区的减排效果。
虽然由工业园区升级低碳园区的运营有先天的缺点,但也要通过提前规划,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加强规划先行。在低碳园区的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低碳发展的需求,合理布局清洁能源设施、低碳产业和基础设施等。同时,还应制定科学的低碳发展规划,明确低碳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措施等。
完善机制保障。
应加快制定和完善低碳园区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如建立碳指标机制、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此外,还应加强对低碳园区的监管和评估工作,确保其符合低碳发展的要求。
创新商业模式。低碳园区应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采用绿色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吸引低碳产业和新兴产业入驻。同时,还应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
推广减排技术。应加大对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如推广成熟的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CCUS)、清洁能源技术等。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减排技术和经验。
总体来说,低碳园区作为地方发展的绿色引擎,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低碳园区的运营仍面临先天不少难点和挑战。通过加强规划先行、完善机制保障、创新商业模式和推广减排技术等运营措施,可以克服这些难点和挑战,推动低碳园区的健康地、持续地、绿色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