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2025年中国景区迎来生死关键期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2025-02-12

        2025年中国景区迎来生死关键期

        2024年旅游市场稳健增长,景区人潮涌动,旅游热点持续涌现,文旅市场迎来“暖春”。然而,在文旅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一场前所未有的景区大洗牌也悄然拉开序幕。
“旅游热”不等于“旅游赚”,国内景区大多仍处于“人从众”却“赚不到钱”的尴尬局面,这是国内景区生存现状的缩影。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要求日益提高,2025年,中国景区将迎来生死关键期,景区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洗牌和重构。

01 文旅泡沫显现,游客用脚投票,市场供需调整下景区大洗牌

       博为国际深耕中国20多年,一直以来非常关注我国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文旅市场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各地纷纷投入巨资开发景区,希望通过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然而,博为国际研究中心专家发现这种快速扩张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泡沫和风险。

       先来看看我国景区的数量,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国景区数量高达30000多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15721个,同比上涨5.39%。平均每个地级市有100家景区,每个县域有十几家景区。如此庞大的景区数量,导致市场供给过剩,竞争异常激烈。

       随着景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游客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景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热门景区人潮拥挤,有些景区却异常冷清,游客稀少。优胜劣汰成为市场规律,被淘汰出局的景区批量化死亡实属正常。

       目前很多景区都是前几年大跃进时代的产物,很多投资人觉得只要圈块地就能赚钱,先把资源占了,变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收门票,可以圈土地、可以圈资产等待溢价卖掉、可以通过建设旅游地产等等。

       然而,这些景区往往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地理位置偏远、远离消费市场、交通不便、资源在区域内不具有垄断性和不可复制性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缺乏吸引力的景区逐渐被市场淘汰。

       此外在开发过程中,很多景区由于资金不足,就通过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一些景区投资人对未来的经济形式和旅游市场盲目乐观,大力举债,超过自身经营可承受的范围。当景区经营收入不足,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利息时,就会陷入债务危机,走向死亡。

       近年来因为债务原因破产的景区比比皆是,例如河北野三坡景区、河南养子沟景区、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重庆龙门阵魔幻山主题乐园等等,都因为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

       2025年这种债务危机将会在景区行业中频发,加剧了景区的洗牌。

02 繁荣背后的隐忧,景区面临人旺财不旺的发展困境

        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一组是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2.9亿人次,旅游花费也达到了4.32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和17.1%。这些数字仿佛向外界传递出一个极为乐观的信号:旅游热潮重回巅峰。

        再来看另外一组数据西安曲江文旅上半年亏损1.87亿,大唐不夜城半年仅赚23.53万元;张家界文旅上半年亏损超6000万;桂林旅游亏损2000万;西藏旅游亏损260万;大部分的文旅公司不是已经深陷亏损泥潭,就是在亏损的路上。

        对比鲜明,看起来又有点矛盾的数据,表现出了一些“网红景区”的收入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状况,甚至出现了“人旺财不旺”的现象。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国90%的旅游景区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只有5%的景区盈利。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景区运营的困境。

        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景区都依赖门票经济来维持运营。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游客对旅游体验要求的提高,门票经济已经难以为继,单纯的门票收入已经难以满足景区的运营需求。

        2025年景区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了吸引游客,景区纷纷增加投入,提高服务质量,推出各种特色活动和产品。然而,这种投入的增加并未带来游客数量的显著增加,反而加剧了市场竞争,导致景区陷入内卷现象。这种增产不增收的困境,使得景区在运营过程中陷入恶性循环。

       内卷现象下,景区之间的差异化越来越小,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游客在选择景区时,往往难以区分不同景区之间的差异,导致景区之间的竞争加剧。这种竞争不仅增加了景区的运营成本,还降低了景区的盈利能力。

03 文旅内卷加剧,文旅消费降级与品质升级的运营矛盾

       随着文旅市场的竞争加剧,文旅内卷现象也日益严重。文旅消费降级与品质升级的运营矛盾成为了景区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旅消费逐渐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文旅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文旅消费降级趋势却日益明显。

       一方面,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要求日益提高,他们更加注重性价比和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受经济下行压力、家庭收入预期减弱和就业压力的影响,游客的消费能力也在逐渐下降。

       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游客出行方式与出游目的地选择以及旅游消费等更趋理性,因此,那些能够提供优质旅游体验且价格合理的景区将更受游客欢迎。尽管文旅消费降级趋势明显,但品质升级仍然是景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要求日益提高,他们更加注重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景区也有能力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因此,那些注重品质升级、能够提供优质旅游体验的景区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那些忽视品质升级、缺乏创新的景区则将被市场淘汰。在文旅市场内卷加剧的背景下,文旅消费降级与品质升级的运营矛盾成为景区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25年很多景区将会陷入盈利困境。景区不仅需要通过降低价格以吸引游客,提高性价比;还需要提升品质以满足游客的更高要求。这种矛盾使得景区在运营过程中难以平衡,导致盈利压力加大。

 04 把握新趋势,推动转型升级,是景区破局发展的关键

       不可否认,2025年旅游景区面临的形势会更加严峻,可以说是生死分水岭。但挑战往往意味着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景区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内卷严重和盈利困难的现状,博为国际研究中心专家认为,破局发展的核心是景区需要把握文旅需求新趋势,推动景区转型升级,保持持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现阶段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情感化,传统的景区运营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期望。在体验经济时代,景区出圈已经没有标准答案,只看能不能打动游客的心。景区的体验感打败资源稀缺性,成为景区竞争决胜的关键。当前,融合时尚、科技、艺术、体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景区成为游客的新宠,沉浸式体验成为传统景区升级、新兴景区繁荣的必备要素。为了跟上市场的步伐,景区必须敏锐地捕捉消费新趋势,如科技赋能、情绪旅游、疗愈旅游等新亮点,这些新趋势不仅代表着游客的新需求,也是景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结合消费新趋势,从长远价值链视角出发,从新媒体营销、沉浸式产品设计、个性化服务设计、智能化服务改造等进行全流程价值升级。核心是增强景区的体验感,放大景区的“场景”效应,以景区观光游览等为基础,在景区创新增加各类体验活动,丰富体验游玩内容,以二次消费为景区赋能,增强景区的体验感、丰富性和吸引力,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体验式景区。

        其次要发挥景区旅游平台功能,创新推进“景区+营地、+夜游”等模式,丰富景区的交通服务、特色餐饮、购物、演艺、文创产品等业态,有效增加综合消费。此外景区需要提升服务质量,注重细节,为游客提供个性化、贴心周到的服务。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2025 年,中国景区已然站在了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面对文旅泡沫显现、消费降级与品质升级的运营矛盾、内卷严重及盈利困境等挑战,景区需要把握文旅需求新趋势,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