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旅产业的冷与热
2024年文旅产业的冷与热
2024年,文旅市场如火如荼,却并未将这股热潮传递至整个产业链。在市场风云变幻的背景下,各行业呈现出冷暖不一的鲜明态势,彼此间的荣枯似乎并无交集。航空业逐渐摆脱低谷,旅行社业绩却遭遇腰斩,餐饮行业亦加速进行洗牌。众多企业纷纷涌入,然而离场者亦不乏其人。
根据《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日,我国旅行社总数已达62766家,其中第三季度数据审核完成率高达92.75在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旅行社共组织国内旅游人次达10354.25万,旅游天数共计28237.29万;接待人次为12244.92万,旅游天数达到27378.98万。对比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人次为12703.39万,旅游天数38543.32万;接待人次为13399.3万,旅游天数32240.85万。同期,全国旅行社总数为38433家。
从整体数据来看,尽管旅行社组织人次和接待人次尚有提升空间,但与2019年相比,平均每家旅行社接待人次从3486降至1951,降幅约44%。这一现象反映出线下旅行社面临的困境。
首先,市场环境的变化是旅行社困境的重要原因。随着旅游市场的线上化转型不断深入,大量原本依赖旅行社的客源转向线上,自由行的兴起也对旅行社业务产生了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内部竞争激烈,新进入者的涌入,以及旅游自媒体、生活服务类平台的跨界竞争,进一步瓜分了客源。在此背景下,旅行社间为争夺有限客户资源而展开的竞争愈发激烈,小型旅行社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行业内经营分化日益明显,部分竞争力不足的旅行社甚至拉低了整体平均接待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旅行社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02酒店行业:市场规模增大 机遇与挑战并行
根据《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调查报告》显示,共有6129家星级旅游饭店。
在经营状况方面,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的营业收入为390.01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08.78亿元,增速近两倍。
此外,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的平均房价为375.10元/间夜367.38,同比增长了2.1%;平均出租率为52.96%,同比去年56.0%有所下滑;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RevPAR)为198.66元/间夜,同比207.78元/间夜,同比降低了4.4%。
尽管酒店整体营收呈现增长态势,然而,衡量酒店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RevPAR却出现了下滑。这一现象表明,尽管业务量的增加推动了整体营收的增长,单位客房的盈利能力实际上在减弱,未来盈利空间的持续拓展存在不确定性,成本控制与定价策略亦面临新的挑战。
观察主要酒店集团的经营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八家酒店集团中,有七家实现了盈利,然而,其中五家企业的净利润出现了下滑。在这其中,华住集团以178.7亿元的营收位居各集团之首,同比增长9.63%,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华住集团在市场上的强劲营收能力,也预示着其稳健的增长势头。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注意到,盈利能力的下滑可能预示着行业发展的隐忧,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提升盈利水平,将是酒店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
亚朵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一骑绝尘,分别同比增长63.38%、82.79%,不过增长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酒店业务,而是其零售业务。华天酒店亏损1.12亿元,显示出这些集团在成本控制、市场竞争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综合来看,2024年酒店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营收增长带来底气,但核心效益指标走弱、出租率下滑等问题亟待解决,行业需精准洞察市场、优化成本、创新服务与营销手段,来巩固复苏成果,迈向稳健增长轨道。
03航空出行:逐步走出低谷 业绩喜忧参半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客运量已攀升至2019年同期的114.4%,国际航线运输量亦恢复至92.8%。与此同时上市航司的净利润亦呈上升趋势,同比增长169.3%,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五成。
在收入方面,除海航之外,其余六家上市航司的收入均超越了2019年的水平。七家上市航司的总收入达到了4557.5亿元,同比增长16.5%,较2019年同期增长14.4%,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利润方面,除东航外,其余六家上市航司均实现了盈利。东航亏损额虽达1.38亿元,但较去年同期大幅缩减。春秋航空、海航、南航、国航、吉祥航空、华夏航空分别实现了26.04亿元、21.73亿元、19.65亿元、13.62亿元、12.71亿元、3.07亿元的盈利,彰显出我国航空业的整体复苏态势。
尽管第三季度的数据仅呈现一瞥,但已清晰揭示出五家航空公司净利润的普遍下滑。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吉祥航空以及春秋航空的净利润降幅均介于25%至30%之间。中国航空协会指出,今年第三季度,航空公司受多方面外部因素的影响,客运收益水平与平均票价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这无疑是导致利润下滑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一背景下,航司的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亟需寻求新的增长点和成本控制策略。
04餐饮行业:一边规模稳步增长 一边加速离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9月,全国餐饮收入39415亿元,同比增长6.2%;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1038亿元,同比增长3.6%。
天眼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134.6万家,而注销、吊销量也高达105.6万家,2023年全年,餐饮企业吊销、注销的数量是135.9万,今年仅上半年的数据就接近去年的80%。
在餐饮业的浪潮中,成千上万家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却是大批餐饮企业纷纷闭门谢客。究其原因,餐饮企业数量的逐年攀升,使得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然而,消费市场的规模并未能与餐饮业的扩张步伐同步,供需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部分地区的餐饮行业陷入了微利甚至负利润的泥潭。
以我国一线城市为例,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据一线城市前三季度数据统计,北京餐饮业收入达953.3亿元,同比锐减5.1%,而上海住宿餐饮收入更是高达1068.3亿元,同比下降5.4%,连续六个月呈负增长态势。虽然广州和深圳的餐饮业收入实现了增长,分别达到1.4%和1.3%,但这也难以掩盖一线城市餐饮业的整体困境。
具体来看,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仅为1.8亿元,同比下降高达88.8%,利润率低至0.37%。而上海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营收752.88亿元,同比下降2.6%,营业利润更是陷入亏损,达-7.7亿元。这些数据不禁令人深思:在餐饮业的繁荣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机?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二线城市乃至新兴的一线城市中,根据新食材数据的统计,餐饮消费在近三季度的绝大多数城市中均呈现出上升势头。其中,重庆市的增速尤为显著,增长率高达10%以上,武汉、成都、厦门、呼和浩特、大连等城市的增长率也均超过了5%。
性价比成为餐饮行业的主流认知,餐饮市场整体步入平价时代,以高性价比为特色的平价餐饮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据浙商证券研究报告披露,2024年上半年,塔斯汀、萨莉亚等知名品牌正加速扩张,塔斯汀净增814家门店,同比增长12%;萨莉亚净增28家,同比增长6%。
文旅产业的浪潮滚滚向前,部分企业能乘势而上,成为新潮流的领航者;然而,也有企业可能因种种原因,被时代的巨浪淹没于沙滩。对于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而言,不断学习、适应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占一席之地。
01旅行社:火热的旅游市场 腰斩的接待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