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淄博到哈尔滨,城市营销4个出圈杀手锏
风水的轮转,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魅力激增,成为了新的焦点。我的一位南方朋友,带着对这座城市的好奇与期待,带领她的父母踏上了探索哈尔滨的旅程。在那段旅行的日子里,她每天都会兴奋地向我叙述她在当地的经历:她的头发在寒冷中瞬间结霜,她在东北大妈的邀请下拍照,被称为南方的小土豆,她体验了北方澡堂的文化,感到既新奇又紧张,她在中国最北端,北纬53度的地方,迎来了新的一年...
实际上,有超过300万人与我的朋友一样,对哈尔滨充满了热情。据统计,截至元旦假日的第三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经历了沸沸扬扬的冰雪大世界退票风波后,哈尔滨成功逆
风翻盘,成为了网红城市的顶流。
从上半年的淄博,到下半年的哈尔滨,这些城市的火爆并非只是因为消费旺季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背后更是有一套精准的城市营销策略在发挥作用。
打造“人格”属性
NO.1打造“人格”属性城市营销的一次重要升级
城市营销的一次重要升级
尽管追求激发生活、促进消费和生产的目标未曾改变,淄博与的崛起与首批网红城市相比,展现出了显著不同的姿态。
首批网红城市,以长沙、重庆、四川、西安、大理为代表,他们的出现得益于旅游观念的演变。起初,游客倾向于游览著名的大景点,然而逐渐地,人们开始寻求沉浸式的体验,渴望深入城市,品味当地的美食、感受人文气息、探索生活习惯。
这使得首批网红城市的“综合消费属性”更加突出,当地的特色品牌、街区、建筑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存在:长沙的茶颜悦色、超级文和友,重庆的112米皇冠大扶梯、李子坝站轻轨、朝天门空中索道巴士,都成为了必体验的景点。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的兴起,如小红书、B站、抖音,成为首批网红城市的主要传播媒介,年轻人乐于在平台上分享旅游经历,吸引更多人来体验,从而推动了“打卡”玩法的盛行。
在这段时期,城市营销的目标是鼓励城市的“年轻化”。我们看到许多城市推出了迎合年轻人的旅游项目,如某某一条街、文化创意园、拍照打卡点,强调综合消费的乐趣。
这种城市营销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仍在发挥作用。但随着年轻人需求的变化,追求轻松旅游的潮流兴起,单一的打卡特色景点的玩法逐渐失去了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
因此,城市营销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升级,开始注重城市“人格化”的建设,无论是美食、人文、还是城市建设,都围绕这一点展开。
中国的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气质标签,如山东人的热情好客、东北人的幽默大气。淄博、哈尔滨等新晋网红城市,正是将这种气质以城市的形式进行强化和放大,他们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这些人格特色展开。
在2023年的五一小长假,淄博成为了最好客的老大哥:第一时间加开“烧烤专列”,新增21条定制烧烤公交专线,火车站随处可见志愿者,为旅客提供全方位服务,烧烤店更是实诚待客。
2024年的元旦,哈尔滨则成为了最能宠客的霸道总裁:免费摆渡车、暖房、顺风车、人工悬月、驯鹿出街、热气球,种种举措都彰显了“人情世故”的底色,成为了网红城市出圈的杀手锏。
然而,本质上,新一波的城市营销已经脱离了单纯为年轻化打造消费一条龙的思路,更强调城市如何进行人格特色的展现。正如哲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所说——最成功的意识形态效果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效果。
4大出圈杀手锏:
NO.2 4大出圈杀手锏:极致化IP、情绪价值、共创 UGC,玩梗
极致化IP、情绪价值、共创UGC、玩梗
其他城市还能复制这泼天的富贵吗?有可能,但一半要靠实力,一半要靠能力。
哈尔滨爆火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是踩对了时机。由于疫情,过去几年国内旅游市场整体比较冷清,作为开放后的第一个冬季旅游旺季,人们对于外出的热情格外高。2023年夏天的淄博烧烤,正是乘着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五一假期旅游季而走红。
但无论是淄博烧烤,还是哈尔滨雪乡,城市营销往往需要建立一个较长期的印象,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城市概念,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无疑还做对了几件事:
——极致化本地IP,达到不可复制
哈尔滨,那座以为名的城市,其冰雪大世界的辉煌并非一夜成名。六十年的文化积淀,如同一壶陈年老酒,醇厚而绵长,孕育出这个令世人瞩目的旅游奇迹。自1999年起,这片银装素裹的奇幻世界便成为哈尔滨的瑰宝,每年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当地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纪录片《冰建王国》为我们揭示了这片奇迹背后的故事。这片世界,虽然存在的时间仅有数月,但其建造过程的复杂与繁琐,却不亚于任何大型土木工程。工人们需在每年12月,当松花江的冰层达到32厘米的厚度时,开始进行采冰工作。他们利用机器在江面上划线,将冰面切割成一块块规则的“3米x2米”的冰块,随后手工开凿,每人每天需开凿500平方米的冰块,持续12个小时的劳作。
这些冰块,每天以百计的卡车数量,被运往冰雪大世界的建筑工地。在那里,工人们还需对冰块进行再加工,切割成适合搭建的砖头大小,并用锉刀对冰面进行平整和纹路处理。冰与冰的结合,不是依靠传统建筑的水泥砂浆,而是水的自然凝结,一层冰一层水的叠加,最终筑起了高达几十米的各类巨型建筑。
今年,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龙腾冰雪 逐梦亚冬”为主题,占地81万平方米,使用25万立方米的冰和雪,规模之大,历史之最。这里展示了500余处冰雪景观,既有经典的“龙江风韵”、“关东八景”,也有充满异域风情的俄罗斯、日本等国的知名冰雪景观。
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用冰雕成的长195米、高3米的“清明上河图”,以及那座高40米、长25米、宽15米,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冰建筑”的“冰雪之冠”。
这种极致的打造,几乎无法复刻,使得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成为独一无二的冰雪IP旅游项目,成为这座城市最强大的文化壁垒,也是全球游客心中难以忘怀的北国雪域风情。
——提供情绪价值,回归本土烟火气
哈尔滨,被誉为“东方莫斯科长久以来都处于一种“待爆”的状态。冰雪旅游在这里早已如火如荼,然而,今年它之所以能真正出圈,重要原因在于哈尔滨成功激活了游客们的情绪价值——快乐,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引爆”。
快乐,这种看似飘渺、轻易可得的情绪,却往往难以触及内心。为了让游客们真正体验到快乐的滋味,哈尔滨开始站在游客的角度思考问题,秉持着“不满意什么就改什么,想要什么就造什么,想看什么就给什么”的理念,全力以赴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这种全力以赴的宠客方式,让许多游客首次体验到了需求被彻底满足的快乐:即使需要排队三个小时,看到背着书包的小企鹅,一切烦恼瞬间烟消云散;即使身处冰天雪地,但能拍出如同公主般的大片,人们的心情也会瞬间明朗起来。
可以说,哈尔滨此次成功地将快乐的情绪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这背后,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渴望感受生活的烟火气,重新感知和认识现实。
因此,城市的网红基因开始从打卡景观向生活场景转变,人们纷纷走进搓澡堂、菜市场,与热情的陌生人互动,这一切都体现了人们渴望在旅行中,对一个陌生的地方产生愉悦感、归属感、获得感,收获前所未有的情绪价值。当这种情感能让消费者产生群体感知,那么爆红便是水到渠成。
——盘活城市资源,邀请市民共创UGC
在过去,很难想象会出现“深度参与”的旅游旺季景象。然而,淄博到哈尔滨,当地资源的融入已逐渐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硬件资源以城市公共设施为主,这实际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营销效率。城市官员和内部领导是否能在组织能力的支持下有效运作,是衡量其能力的重要标准。哈尔滨和淄博的政府主导主办方都表现出了放下姿态、积极回应民众需求的态度,显得非常“接地气”。
以哈尔滨为例,面对“退票风波”,哈尔滨文旅局迅速取消了预约制、公开道歉并采取整改措施;针对部分酒店涨价问题,市政府连夜召开服务质量座谈会;为了方便游客出行,开通了专线和免费摆渡车,市内基本实现了“路边随手拦车”的便捷;考虑到南方游客对气候的不适应,特意增设了暖气休息室。
这些周到的硬件设施和符合南方特性的服务,深深打动了游客,让他们自发地在网上传播,这让许多当地人感到惊讶:长这么大,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景象,而这些都在今年冬天成为了现实。
另一方面,软件资源即本地居民,他们在城市IP形象的打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仅靠旅游局和相关政府人员的努力,力量毕竟有限,且容易产生距离感。而发动群众,不仅能够汇聚“人多力量大”的力量,还能以悄无声息的方式将人文关怀注入游客心中。
尽管许多市民戏谑哈尔滨的“讨好型”服务模式,但大多数本地人对媒体表示:“已经很久没见过哈尔滨来这么多游客,看到家乡在变好,我们感到非常开心。
”正是这种情绪的铺垫,激发了市民的自发行为,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媒体传播热度的UGC内容:私家车主变身“活雷锋”,免费接送游客;街边商家为游客免费提供红糖水;冻梨切块摆盘免费品尝;本地人主动让位搓澡堂等等。
当地文旅局也捕捉到了市民的热情,邀请他们参与资源建设。根据南方都市报的采访,由黑龙江交通广播(FM99.8)直接管理的998爱心车队,就是官方背书的志愿者组织。工作人员从上千名申请者中筛选出350名爱心车主,并向他们配送了“爱心车贴”。而这种自发行为,在官方号召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因此,政府和市民齐心协力,共同为哈尔滨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人与人、人与城的双向奔赴,让哈尔滨赢得了广泛的好感。
——和年轻人玩“梗”,病毒式传播
自哈尔滨走红以来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既源于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也得益于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幽默气质。
在这场玩梗风波中,当地文旅局成为了领军人物。最早发布的宣传片里,哈尔滨时而与哈利·波特联动,由此产生了“哈格沃茨”的谐音梗;时而展示大雪纷飞中的索菲亚教堂,教导游客如何扮成“俄罗斯在逃公主”,从而引发了“公主请xx”的梗;机场工作人员卸行李箱如同卸鸡蛋,于是有了“恋爱脑”“哄宝”的调侃。
为了招待南方游客,当地还专门起了一系列充满溺爱的昵称:如“南方小土豆”、“广西小砂糖橘”、“云南迷你野生菌”等等。
这一系列操作,不仅让游客们为之疯狂,也让当地居民感叹不已:“尔滨你像开屏的孔雀,让我感到陌生”。面对火爆的盛况,文旅局更是顺势继续助攻,在致谢信中直言:您的表扬,让我们都“整不会了”。
看似“疯狂”的哈尔滨文旅局,实则精准地把握了年轻人的社交心理。一句句段子式的表达、魔性的东北方言,大众对东北的幽默感有着与生俱来的认知,哈尔滨正是利用并放大这一点,将“梗”无限放大,不仅抛梗,还鼓励大家造梗,形成了病毒式的最强传播。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根据网络公开数据2023年12月,抖音新增哈尔滨相关视频126.6万个,环比11月增长48%。其中,哈尔滨搜索量超5335万次,同比增长超307倍,环比增长67.5%。
一场营销话术的升级
NO.3一场营销话术是升级本质是:同位思考
本质是:同位思考
"为本地生活"一直是城市营销的灵魂所在,然而在媒体环境日新月今天,我们需要更贴近年轻一代的话语体系。
正如早年深圳的城市宣传语“来了就是深圳人”,而现今哈尔滨则用“欢迎马铃薯公主驾到”。从字面上就能窥见当下城市营销的核心——“同位思考”,强调来了就是一家人。
历经疫情洗礼,传统的城市营销叙事模式逐渐失去吸引力。为了持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城市需要找到新的“到访理由”,即通过共情的营销语言帮助消费者表达情感,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至于具体的营销手段,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玩梗,也可以自嗨,变着花样输出情绪价值,形成独特的差异化,激发大众的自发传播和分享欲望,引爆社交媒体,从而实现线下消费的转化。
淄博、哈尔滨,下一个会是哪座城市?目前尚无法预测,但无疑,人们都在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