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崇文模式”:一条城市和谐管理的新路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铁岚 徐光晔 责任编辑:
2010-08-20


  关键字:和谐管理,崇文区,零就业由中国市长协会、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主办的全国“2010城市管理经验交流会”1月16日在崇文区天坛饭店召开,来自全国部分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100多位市长、区长齐聚一堂,探讨城市管理的经验与体会。

  由中国市长协会、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主办的全国“2010城市管理经验交流会”1月16日在崇文区天坛饭店召开,来自全国部分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100多位市长、区长齐聚一堂,探讨城市管理的经验与体会。大会上,崇文区探索创新的“崇文模式”管理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果,引起强烈反响和关注,专家学者认为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崇文模式”的城市管理思路和体系,概括地说,就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灵魂、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旧城改造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运用为依托、以综合执法为保障、以一流工作为标准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三年的实践,崇文区的城市管理实现了从分散式向综合化转变,从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从平面式向立体化转变,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从单一式向社会化转变,探索出一条城市和谐管理的新路。 

  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灵魂
  崇文区的城市管理是坚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灵魂,从单纯追求环境整洁有序过渡到追求文化品质的管理。在有效保护和继承辖区内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崇文区坚持“四个百分之百”的原则,对前门大街成功实施了自明清以来600多年间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最为彻底的修缮整治,延续了百年老街的历史文脉。自开街以来,前门大街迎来观光购物的国内外宾客已超过8000万人次,进入到明清以来最为繁华的历史时期。此外,崇文区还抢救和修复了北京仅存的一段明代城垣和角楼,建设明城墙遗址公园;复建了永定门城楼,竣工启用了永定门广场,实现了北京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贯通;集中整治南护城河沿岸,建成24节气柱主题公园等等。崇文区不断在城市发展中注入人文内涵,有效地凝聚城市精神,提高城市品质。  

  以改善民生为根本
  为改善民生,从根本上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崇文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信访代理制、领导干部“三访”和信访风险评估制度,着力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让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替群众跑腿,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建立了经常性走访机制,变上访为下访,深入全区83个社区倾听群众建议。连续三年保持信访量下降和越级群体访、非正常群体访“双零”指标。同时,崇文区还大力推进“早餐工程”、“菜篮子工程”,新增各类规范化早餐经营网点49家、蔬菜经营网点27家,就地设立便民服务临时市场,让无照商贩“合法经营”、规范经营,既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和广大群众买菜难的实际问题,又维护了正常的市容环境秩序。为帮助百姓就业,崇文区采取岗位支持、适地安置、联合救助、就业帮助等全面的救济救助措施,在全市率先推出“创业者俱乐部”模式,累计带动1.1万人就业。全区连续20个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所有有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全部就业。

  以旧城改造为前提
  崇文区是老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市政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2006年以来,崇文区先后实施了18余项危改工程,累计启动搬迁3万户、近10万人,占北京市城四区总量的62%,占城八区总量的51.1%,全区危旧房比例由70%降到了14%,成为北京市近年来旧城改造“项目最多、户数最多、社会却最平稳”的城区。 
  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中村”消失了,绿地景观增多了;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实现质的提升,彻底告别了“下水使用清朝方沟”、“三百人共用一个公厕”的落后状况;水电气热等管线深入腹地,“五横五纵”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公共配套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经过危改,全区教育设施、卫生设施、社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分别增加了52%、36%和234%。有效疏散了人口,缓解了人口、资源、环境这一突出矛盾,为城市管理夯实了基础,拓展了空间。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在城市管理中,崇文区大力推动管理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全市率先将市政管委改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赋予其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协调、监督、指挥、服务的职能,实行“大城管”管理模式。 
  崇文区探索形成了公众参与管理的新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在全区设立51个城市管理宣传站,增强群众城市管理意识;同时将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定为“城市清洁日”:广大群众自己动手,清洁家园,初步形成了“人民城市人民管、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此外还推行“门前三包”联户连片责任制,与2143家商户、社会单位签订了协议,带动社会力量自觉参与城市管理,使城市管理从单纯依赖行政监管转变为全民参与依法管理。

  以科技运用为依托
  崇文区还通过提升城市管理科技含量与科技水平,实现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城管监督中心广泛使用3G(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GPS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移动监控和计算机技术,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城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成融雪剂搅拌站,实现药剂科学配置、自动灌装,节省了四分之三的时间,确保雪后全区道路“一小时打通、两小时打透”。在崇文门地铁口建成自行车多功能双层立体停车场,提高了停车容量。此外,崇文区还在全市率先引进了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设备,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全区垃圾总量逐年递减,垃圾减量工作连续两年排在全市第一。

  以综合执法为保障
  2007年,崇文区明确提出了“政府统一领导、街道牵头组织、日常全面监管、综合强力执法”的基本思路,全面推行综合执法机制。全区7个街道分别成立综合行政执法组,最大限度地整合执法力量,囊括了城管、公安、工商等25个执法部门。在运行模式方面,坚持执法重心下移街道,突出街道的属地管理责任和统筹管理权。街道负责组织各成员单位共同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综合执法。对辖区内的各种违法行为赋有全权、全时、全管、全责。 
  综合行政执法机制的实施,从条条管理转变为综合管理,集中了执法力量和执法力度,改变了过去“一个部门管不了,多个部门管不好”的局面。通过综合执法,崇文区的“城中村”整治、拆违、户外广告牌匾整治、静态交通管理等多项工作在北京市进入先进行列,全区环境秩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

  以一流工作为标准
  崇文区在城市管理中树立高标准。变“一般”为“一流”,变“过得去”为“过得硬”。 
  崇文区不断加大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投入。2006―2009年,在区级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累计投入18.36亿元,年增长69.7%,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超常规推进。 
  崇文区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严格实施督察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单位评优创先及干部任用晋级直接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明确的奋斗目标和饱满的工作激情。
  据介绍,崇文区从2007年推广“崇文模式”的城市管理方法后,在城市管理领域彻底实现了由落后到先进的历史性跨越,连续三年在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城管行政执法综合考评中保持领先,2008年被国家卫生部和全国爱卫会授予“国家卫生区”荣誉称号,在中国城市管理发展年会上荣获“中国最佳管理城市奖”,2009年被提名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崇文区发展城市管理的思路和体系被领导和专家誉为“崇文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