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传统村落“精准保护与开发一体化”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中外博士学术研究交流中心 作者:张鸿雁 责任编辑:
2016-05-09
  “全球化和城市化正使中国的传统特色村落面临着被边缘化、被消亡和被过度消费的严峻形势!如何实现对传统乡村文化有效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已经成为中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对传统村落的规划设计进行整合、厘定和创新,必须从“体系性、差异性、唯一性和原创性”的多重视角出发并加以科学性的建设,并在充分尊重原住民、原文化、原空间、原生活、原习俗的基础之上,将乡村文化特色化和“原地点精神”化,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够直接介入区域地域生产力结构体系。为达此目的,本文首创了“精准保护”和“精准保护与开发一体化模式”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范畴,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来创造传统村落特色文化“精准保护”与开发的新模式,建构具有中国乡村“根柢文化”底色的文化永恒记忆。
  “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国家层面对乡村城镇化的重视直接构成本轮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建设的核心诉求,而作为乡村发展的动力之一—传统特色文化村落的城镇化规划和建设路径探寻无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龟山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传统村落,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老子山镇,作为淮河、洪泽湖地区佛教文化最早发祥地以及孙悟空原形——“水怪巫支祁”民间传说的发源地,在2014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国际传统村落名录,成为淮安唯一的传统村落典范。传统村落“精准保护”规划理念的提出的时代特质本文首次提出传统村落“精准保护”的概念与范畴,是应对全球化和社会快速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高速推进对传统乡村存在的挑战而提出的。
  现实乡村建设的迫切性要求我们必须从“精准保护”的意义上来保护中国传统的“根柢文化”,保护广袤田野的历史乡愁记忆和村落原生态文化。“精准保护”创新的核心是“精准”:只有做到精准定位、精准调查到户到人、精准规划设计、精准分析梳理历史文脉、精准描述乡愁文化现象、精准复原历史景观风貌,精准掌握历史记忆资料和“在地文化”符号,才能最终达到原汁原味“精准保护”原文化的目的。之所以强调“精准保护”,主要是因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地方“文化集体记忆”和传统村落的丧失已经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亟需“抢救式”的“精准保护”。
  “精准保护”的本身也是应对当代乡村在消亡、保护本土文化的具体行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精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愁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不可推卸历史的责任!那么,如何认识现实的社会变革呢?可以从五个层面加以思考:

  1、国家战略层面——“新型城镇化”前提下的区域发展路径的变革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从顶层设计和一种战略思考。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转向、地域生产力有效分工的体系构建、区域特色文化动力要素的彰显、传统特质与乡土文化的留存和化传统农民为市民等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词[3]。在这种情况下,龟山村作为一个虽然是已经衰败,但有的较丰富的特色历史文化的典型村落,如何可以创新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不失自我,最终可以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个美丽乡村,这是在新型城镇化视野下,我们结龟山本轮规划所必须要思考的核心内容和目标。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新型城镇化对于龟山村未来保护与开发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巨大的机遇。一方面,龟山村必须从就业、产业、文化和传统保护等核心视角着手,积极应对新型城镇化对传统村落发展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依托自身优越的资源,通过有效的规划设计与资源整合,龟山村完全可以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发展的创新样板。

  2、传统村落层面——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的变革
  以往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既有模式面临变革。单一、静态、孤立和去特色产业化的传统村落保护理念,有时成为一种“建设性破坏”。保护与开发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与关联性,任何保护其实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变相的“开发”,一味强调保护而忽视开发,往往因为缺乏经费而不能起到真正强保护的作用,恰恰相反,这只能是一种对保护的误读与对开发的误读,最终会造成了保护过程的不可持续和不稳定,危及到传统村落的自身发展。国内外成功的传统村落发展案例已经证明,只有明确地以保护主体并与合理开发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利用开发实现永续保护,而“精准保护”理念就是对传统保护方式的一种创新。

  3、区域动力层面——老子山镇、洪泽县(区)乃至是苏北区域整体的动力变革
  面对苏南的现代化发展,苏北不能再固守传统路径,必须形成跨越式发展,在大洪泽湖范围内与苏南区域形成“整体梯度承接、局部差异发展”的新思路。而在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实现苏北区域发展动力的转变,将以往过度依靠工业转移和一二产发展的思路加扭转,在城乡一体化的大框架之下,依托乡村独有的特色资源,形成三产联动的发展的新思路。洪泽老子山镇作为洪泽县发展的特色镇之一,“文旅产业”基础良好,特色优势明显,应当谋求成为洪泽、淮安乃至苏北区域的乡镇“文旅产城一体”创新的样板。在这种情况下,龟山村的发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继承上,必须审慎思考自身在老子山、洪泽湖及苏北区域的区域动力转型当中的角色和作用,换言之,必须谋求成为区域动力转型的样板和特色文化旅游乡村,以文旅游为特色,建设成为苏北、江苏甚至是长三角一个特色旅游目的地。

  4、文化资本层面——村落自身“文化特质”要素发展方式的变革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文化时代,文化不再仅仅是停留在传说、博物馆、书本以及人们记忆当中的简单符号,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品牌、一种动力、一种象征和一种区域发展的软实力。归根基底,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资本”,一种依托特定文化要素、具有较强差异性且具备“溢价性增殖”的独有资本。西方文化产业的发达,恰恰是因为率先意识到文化“符号化”、“品牌化”、“资本化”的可能性前景,并以有效的产业载体、宣传路径和文化整合的方式,创造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城市文化资本”,从而推动了自身一二三产的跨界高效发展。龟山村本身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迹、传统的建筑、自然的空间、原始的居民等等,都是打造自身独有“文化资本”的重要基础和要素。必须深刻意识到这些文化要素不仅仅是需要保护、留存的遗产,更是与民生、经济、产业和未来紧密关联的文化宝藏,必须以恰当的方式实现对自身文化要素的资源化、资本化、资产化和文化资本再生产过程,而“精准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典型的“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过程。

  5、全球竞争层面——从“文化自觉”到唯一性特色文化的建构
  全球化时代正在来临,其核心是文化的全球化,美国学者托尼?米尔曾提出“文化劳动的新国际分工(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Cultural Labor,NICL)”的观点,认为在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全球化竞争当中,由于文化本身的均质性和“固有资源不依赖性”,任何具有唯一性和创新性的文化都具有全球竞争性,可以通过文化“嵌入”的方式在全球城市文化价值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任何载体(包括个人、企业、区域、国家)都可以借助自身文化的唯一性、珍贵性、独特性和影响力直接介入全球化的舞台竞争之中,成为全球化多重主体的一部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主体之一。因此,龟山村作为传说、遗迹、建筑、空间等多重唯一性要素为一身的重要载体,必须要将自身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放在全球化舞台之上,以更高的视角将龟山村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唯一性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创新样板和目的地,从而实现龟山村本身发展的某种国际化特色,亦如南京高淳桠溪国际慢城一样,直接进入全球价值链竞争的高端环节。
  如何实现保护与开发的一体化并行,我们试图通过龟山村的“精准保护与开发一体化”模式建构一种强保护与合理开发结合的传统村落原文化改造创新模式:即必须明确自身的发展问题与发展导向,以强力保护和创新开发为着力点。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成功案例和对区域分析、资源禀赋等精准考量,再加以我们团队的“入户访谈”的精准田野调查,从保护与开发的双重导向视角着手,为龟山村传统村落设计明确的“索引性”准则。同时,由于龟山村目前尚无成规模的明显开发路径和项目,我们认为应当将问题与发展导向结合在一起分析和规划,避免两者的人为割裂。
  基于龟山村本身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六大关系”的妥善处理,构成了龟山村作为一个传统村落的核心导向与诉求。这“六大关系”实际上构成了龟山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创新突破点,这也是对以往传统村落发展过程中那种静态、僵化、割裂的规划路径和运作方式的突破与再反思,既是龟山村未来发展所必须要面向的指引方向,同时也是龟山村尝试成为传统村落发展创新模式的核心要素和核心框架。

  其一,精准强力保护与创新开发的融合
  龟山村必须实现精准型的强力保护,并与创新开发相融合,杜绝过分偏重——或只强调保护或只强调开发的片面建设的既有路径,转而将精准意义上的“全流程、全环节、全要素”作为三大核心要求,将保护与开发的互相融合贯彻在龟山村建设发展的始终,在资源梳理、现状分析、主题定位、功能分区、空间特色、项目设计、运营服务、营销推广等各环节明确强力保护与创新开发的各自侧重和着力点,实现强力保护与创新开发在龟山村整体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与融合。
  其二,历史传承、延续与未来发展的精准衔接
  龟山村必须实现历史延续与未来发展的融合,换言之,就是将龟山村发展的潜力性和可能性进行长时程范围的有效整合,将龟山村发展的历史、现在与未来进行统合性思考,以历史珍贵遗产为基础,以现实富民建设为核心,以未来永续发展为目标,三者联动考虑,互相渗透,不断推进整个龟山村在历史、现在、未来三大发展阶段的贯穿融合,从而可以最大化历史延续的价值、最大化自身发展的意义、最大化未来永续的可能。
  其三,本地特色与全球介入的整合串联
  龟山村必须实现本地特色与全球介入的串联,这是本轮规划的一个重要同向。在全球化时代,龟山村必须深刻认知到本地性与全球性的内在统一性关系,必须深刻认知到“localization”与“globalization”的双向嵌入性。将龟山村自身的地方性特色要素进行挖掘、梳理、集聚、展示、创意、设计、宣传和运营,并以全球化的特色性、唯一性、专业性、市场性和资本性进行重建、重构、重缀和重拾,将龟山村的本地唯一性文化资本在全球化的体系之下锻造成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借助全球性的资本、市场与组织架构,实现龟山村自身价值的资本最大化经营。
  其四,原生活态与特色文化产业的兼顾
  龟山村必须实现产业运作与原生样态存在的兼顾。对于龟山村来说,原生活态与产业运作必须一体化思考。原生活态要求的是对于原文化、原住民、原建筑、原风格、原习俗、原生活等等一系列“原”要素的活态保护,形成维持既有活力与生活样态的留存形式。而与此相对应,产业运作实际上与原生活态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前者必须依托后者形成强大的核心产业引力,而后者也必须依靠产业运作形成富民福民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五,区域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统一
  龟山村必须实现区域活力与以人为本的统一。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之下进行龟山村的保护与开发,必须将“人”这一核心要素放大,认识到不论是保护与开发、现在与未来,人都是最核心的着力点与关注点。因此,在龟山村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发展过程之中,必须以村民为重要参与主体,将村民自身生活与收入水平的提升与整个龟山村的区域发展相互协调,形成良性互动。
  其六,传统乡愁与现代生活的互动
  传统村落的“精准保护与开发一体化”,一方面是为了维持传统乡愁,留存历史记忆。另一方面,必须深刻认识到龟山村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任何对于传统的继承都不是简单粗暴的全盘吸收,而是有取舍地进行选择,因此必须实现现代生活方式的引入与普及,让传统乡愁与现代生活可以在龟山村得到较好的互动,成为后现代社会一个后都市生活的一种样板。实际上,保护与开发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与关联性,保护与更新本身就是内在性根植于文化自身传统之中的重要基因,有学者就论述到:“民俗有其两重性,一是相对稳定性,一是其历史流变性”。
  任何保护其实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变相的“开发”,一味强调保护而忽视开发,并不能起到真正强保护的效果,恰恰相反,这直接导致很多传统村落不仅不能实现对自身珍贵历史文化资源的最大化价值利用,也不能落实对已有保护目标“实质性传统”的有效维系,甚至可能造成对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认知性偏差和缺失。单一的保护或轻保护偏重开发的思路与模式,往往缺乏对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特色凸显、充分就业等核心要求的有效回应。
  国内外成功的传统村落发展案例已经证明,只有明确的将保护内容,并达到精准保护的程度,加以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并贯穿村落发展建设的全过程,才能够充分利用传统实现有效开发,才能够充分利用开发实现永续保护。所以,我们必须实现对“精准保护与开发的一体化”创新,从而实现对全球化发展、文化动力因、新型城镇化等多重发展背景的有效回应。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