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专家观点
Expert Opinions

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三维坐标”

来源:绿维创景 作者:王小莉 衣玮 责任编辑:
2011-07-03
  历史街区的概念
  历史街区又称历史文化地段,是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体现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到古老的街区去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保护得好的历史街区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平遥南大街、黄山市屯溪老街等。但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开发,给历史街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代表城市特色的历史街区正在逐渐消失。因此,当前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历史街区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对历史街区的研究多集中在保护和整治方面,对其旅游开发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对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中首次提到“历史街区”的概念,即“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我国是在 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历史街区”概念的: “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因此,历史街区是指“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并且保持一定原有风貌和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史街区一般指在古城镇中,历史遗迹较集中,且完整地保留了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它可以由一条街或几条街所组成。 
  一般来说,历史街区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1)独特的地段风貌。即历史街区能反映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情况,有其自身的特点或具有典型性。
  (2)丰富的历史遗存。即历史街区内保存有一定数量和比例的物质实体,如历史性的建筑物等,它们是对历史信息的真实记载,是体现传统街区整体风貌,烘托街区历史氛围的主要因素。
  (3)淳朴的民风民俗。即历史街区是当地居民生活的场所,是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这种富有特色的原有生活方式可体现出该地区的民俗文化,如地方文艺、民间风俗、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各个历史街区除了具备这些共性外,还有其个性。各地的历史街区正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来吸引游人的,如苏州的平江历史街区。 

  国内外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经验
  (一)国外经验 
  1、美国经验 
  在美国,以“苏荷”(SOHO即“休斯顿街以南”)为中心的石径街原来是老厂区,后来新兴的文化产业在被淘汰的工厂仓库上崛起,艺术设计工作室、工艺品展示馆、画室画廊、古玩商铺、酒吧、咖啡馆等鳞次栉比,这里成了新兴的文化艺术产业街区,所以“苏荷”成了新兴文化产业在淘汰的工厂仓库上崛起的代名词。 

  2、法国经验 
  坐落在塞纳河左岸的奥赛美术馆,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位于右岸 丰富、有皇家气息、像钻石般的罗浮宫交相辉映。参观完这座藏品丰富、空间流动、设施先进的艺术殿堂,你一定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一流美术馆,却是一处废弃的火车站改建而成的,除一对原有建筑进行细致地整修外,还插入了一套新的建筑要素,创造出“房中房”的特色空间。既保持了旧火车站建筑要素的完整,又创造出适合现代艺术品展示需要的流动空间。 
  奥赛美术馆,是历史街区建筑物旅游开发的非常成功的实例。它告诉我们,将已破旧的厂房、仓库、码头、车站等产业建筑遗产,作为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再开发利用,不仅有经济效益,同时也复兴了城市中逐渐衰败的地区,丰富了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3、意大利经验 
  2000年是欧洲的圣年,也是旅游观光的旺季。为了迎接世界各地旅游者的到来,许多城市都完成一些大型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旧建筑物和产业建筑改建而成。如意大利古城博洛尼亚的大型建设项目中,旧有由证券交易大楼改建成图书馆和多媒体信息中心;由烟草工厂改建成文化交流中心和演出中心等旧建筑再利用形式。 
  在古都罗马,近年完成的项目中,有利用旧火车发电厂改建的文化中心,有将古罗马时期屠宰场改建而成的战士和出版发行中心,有将旧啤酒厂改建的现代艺术画廊等等。 

  4、印度尼西亚经验 
  棉兰是印度尼西亚的英国殖民城市。棉兰城市景观的形成可追溯到受英国殖民建筑影响的第一个殖民时期,Kesawan是第一个发展成为贸易中心区的区域,沿街分布着许多商铺,Kesawan大街被视为棉兰的“中央大街”,最令人难忘的是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建筑的宗教礼仪形式和社会地位。 
  作为内城组成部分的Kesawan被看作是提供给游客的一项产品,它想成了一个特殊的环境,一些设施被集中布置在这个典型的城市景观中,这些设施和环境是对内城休闲功能的补充,可能开战的休闲活动不是全部取决于现存的历史建筑。建筑会成为一种广告形式、独特的建筑、城市景观特征已成为场所特性的主要财产。通过发展历史街区的内部联系,以及其周边的其他游客或公共空间的联系,对社会空间和经济空间被碎花的修复将会提高吸引力。

  5、爱尔兰经验 
  都柏林教堂区的更新改造,开始于1991年。在9月举行的一次竞赛中,91小组的城市设计方案入选。在设计中,91小组社科理解了文化对城市认同感的重要性以及建筑师对公众的责任感。在整体框架上延续了依稀可辨的原始城市肌理,避免了大规模的项目开发,以保护城市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变迁能够连续地进行下去。 
  一条新曲线形街道替代了大街区的方式,两个小的广场开辟了已被废弃的场地和地面停车场。在整体框架的控制下,建筑单体主要在体量上维护历史的尺度、延续建筑的密度和表情,具体的建筑形式和材料则是灵活而现代的。 
  在这一工程中,公共合作机构和建筑师意识到在为个人用户和私营企业确立整体框架,以完成和继续城市的建设和更新之中他们所起的作用;公共机构负责重建公共活动空间,建筑师负责私用空间的设计,以此共同提高整体的文化质量。 

  6、西班牙经验 
  在世界发展史上,西班牙曾经是一个海洋大国,也多次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历史为西班牙留下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而且由于西班牙政府和人民素有保护历史文物的传统,至今各类文化遗存都比较好地保持原有的风格和面貌。不管在海滨,还是在内地,不管在大小城市,还是在乡村,随处都可以见到保存很好的教堂、古堡、古代广场、狭窄街巷以及雕塑、绘画等古代艺术品。
  西班牙在注意保护历史文物传统风貌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它们开展旅游活动,效果极佳。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西班牙国家旅游总局首先倡议,并得到有关部门热情支持,最终付诸实施的“古堡饭店”的兴建。西班牙的古堡遍及全国,这些用砖石和泥灰砌成的古代建筑物一般都很庄重,体量也较大。它们或是古代军事上的要塞,或是领主阶级的豪华生活之所在。西班牙的许多优美抒情的游吟诗和文学作品经常提到它们,是游人向往追逐之地。西班牙旅游局投资把一部分废置不用的古堡修整改造成有特殊兴趣旅游者的饭店,每一座古堡饭店都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内部按照现代生活标准重新装修,很受游客的欢迎。 

  (二)国内经验 
  1986年国务院提出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政策后,各省市相继划定了一系列的历史文化保护区,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艘暂行办法》,强调了历史街区保护的地位和基本原则、方法等,并在同年设立专项基会,连续五年投资3000万元对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街区保护给予资金援助,为各地制定管理办法提供了政策上的有效保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先后进行了许多历史街区保护和整治方面的实践探索,代表性的有:

  1、黄山市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处在徽商云集之地,明清至今一直是传统商业街。1995年,老街被定为建设部试点保护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的资金采用“政府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居民自己整修店面”的方式,现在屯溪老街的旅游业发展良好。相类似的还有桂林阳朔西街等。 

  2、云南丽江古街区 
  第一批接受国家资助的历史街区,利用这笔资助,丽江对古城街区的排水工程和照明工程进行改造,促进了古城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相类似的还有临海紫阳街。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紫阳街是国家第一批资助保护的历史街区,这是一条既有商家也有居民住家的老街。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沿街的所有房屋进行整修,恢复了历史风貌,使紫阳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3、山西平遥南大街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南大街位于平遥古城中心区,1997年修整,“三线(电力线、电视线、电话线)入地”,恢复用条石铺砌路面,以及修整房屋、鼓励沿街居民开设店铺等,较好地保存了历史风貌。 

  4、浙江桐乡市乌镇古街 
  1999年起有步骤地对历史街区进行了环境和建筑整治,由桐乡市政府领导下的乌镇旅游开发公司全权负责管理与实施,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用旧料来更换修补老屋、老街、老桥。其他一些江南古镇如周庄、南浔、同里等也足采用了类似的保护方法。目前,以乌镇为代表的江南六镇在保护古镇方面的实践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有关专家的高度赞扬,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带来了丰富的商机和发展潜力。 

  5、北京的“南池子”普渡寺地段 
  以政府组织为主,通过部分转让土地和向居民售房等方式实现资金平衡,鼓励院落内的居民通过买卖方式实现产权明晰、人口外迁和居住条件改善。在103个院落中,31个院落为保留院落,49个新建复式院落,保留9条胡同,新开三条胡同以满足现代交通需要。尽管“南池子”改造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保护的力度不够、老房子拆除过多、商用房比例过高等问题,但不失为在现代化生活的城市进行历史街区保护的有益尝试。 

  6、上海“新天地”里弄改造 
  “新天地”地段采用土地全部转让的方式,由开发商全负责开发。地段改造采用“存表去里”的方式,在尊重历史和建筑文脉的基础上保留外观、更新内部设施,变原有居住功能为现代商业、文化、娱乐、购物场所。昂贵的开发成本从带动周边地产升值中弥补。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讲,上海“新天地”开发有其缺陷,但作为特定地段上的个例,它很好的解决了平衡土地成本与传承历史文化的矛盾,取得了成功。 

  7、苏州的“桐芳巷”改造 
  苏州以桐芳巷地段的保护与更新采用了土地全部出让,商品房开发的模式。除保留一栋质量较好的老建筑外,其余均拆除新建。新建建筑在风貌设计、道路系统、空间结构上接近苏州传统,但昂贵的价格使得居民回迁成了一句空话,原有的社区网络遭到破坏。此后,苏州的其他一些街区也大都按“桐芳巷”模式进行改造更新,如狮林苑小区、佳安别苑等。这种拆除原有传统建筑建新的仿古建筑的商业性开发模式,使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街区沦为“假古董”。 

  8、福州“三坊七巷”地段 
  福州“三坊七巷”地段采取除保留几栋保护建筑外,其余全部拆掉建高层住宅和商业楼的方式,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一度成为我国历史街区开发与保护的反面典型。类似的例子还有发生在1999年的定海老街拆旧建新、2002年苏州拆掉列入古城保护范围内的塘街、枫桥路一线、广济桥以西一段历史建筑等。 

  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三维坐标”

  (一)历史街区的保护原则 
  保护是开发历史街区旅游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必须遵循保护历史街区的原则和方法。1997年,建设部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原则与方法。保护原则是“首先它和文物保护单位不同,这里的人们要继续居住和生活,要维持并发扬它的使用功能,保持活力,促进繁荣;第二要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第三要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不要将仿古造假当成保护的手段”。 

  (二)历史古城旅游利用的思路 
  历史街区常属于历史古城的一部分,所以历史街区旅游开发可以借鉴国内外历史古城旅游开发的一些思路。目前,通常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居民搬迁至新城区,而使古城的原貌得以完整的保持,再现昔日历史情景。一般是利用传统的建筑,保持原有的风貌,在外围开辟商业区,服务人员穿着当地的民族服装,居民和旅游者是相分离的。另一种是在保持古城特色和历史遗存原貌的同时,不排斥现代人的生活,居民生活与旅游活动共存,居民和旅游者相融合。 

  (三)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三维坐标”
  1、X维:街区功能的空间规划及风貌改造
  我国历史街区的形态主要有两类:一类为街巷空间(线性空间),一类为广场空间(块状空间)。前者是历史街区主要的空间形式,它具有方向性,起着联接街区各部分之间的作用,兼有生活空间和交通空间两种角色。后者,在我国传统的历史街区中较少独立采用,而是往往依附于街巷空间,并非像西方的广场作为一种主导空间存在。但现代生活中对广场这样公共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考虑在街区增加广场或对现有广场进行适当改造,适应现代人群的需要。 
  无论是线性空间还是块状空间,公共性是它们的共同特征。而这种公共的空间是由多元复合形成的。其中物质元素包括了建筑、街道、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当然也有民俗、历史存在情结等文化因子。二者相互依附,前者是基础,是外部表现;后者是升华,是精神内涵。 
  在梳理重要遗存的分布肌理、进行旅游资源评价、遵循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首先应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分布商、住及旅游功能区,并按照历史风貌重点保护区、历史风貌控制区、历史风貌延续区、历史风貌协调区,进行保护功能规划。 
  对街区风貌应首先进行现状评价,包括高度、质量、产权、商业店面及外挂设施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现状建筑进行分类评估,包括A类建筑(文物建筑、保护建筑类)、B类建筑(保留整修类)、C类建筑(改造类建筑)、D类建筑(拆除类)。 
  风貌整治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进行:
  (1)历史街区景观的连续性 
  (2)历史建筑传统元素的修复 
  (3)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新建筑的整治 
  (4)商业店面及牌匾的整治 
  (5)对建筑外挂及基础设施的整治 

  2、Y维:街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旅游互动 
  从历史街区旅游价值的角度看,它具有很强的优势。历史街区的规模性和整体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表现力。历史街区本身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较强的历史文化氛围,记录了城市一定时期的发展,并至今仍体现着特定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成为了城市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具备了旅游吸引的潜力。历史街区自身承载了大量信息,包括历史与现在,物质与精神,建筑与生活。它是宝贵的旅游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和严格的管理,不仅可以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还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
  在对历史街区文化挖掘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主要从总体定位、旅游产品体系及项目策划、旅游营销、旅游容量的控制几大方面进行研究。 

  3、Z维:街区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 
  利益相关者理论起源于管理学,20世纪末在旅游研究中得到广泛响应。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单个主体的利益。”其核心理念对解决历史街区旅游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众多群体和部门之间的利益纠纷具有实际的操作意义。
  历史街区旅游发展中的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特征,利益关系非常复杂。各利益主体对利益要求不同,满足各利益主体的方式与途径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历史街区旅游发展的主要利益主体是当地居民、管理者(当地政府)、旅游投资者及经营者、游客。 
  政府作为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利益要求是保护历史街区的遗产价值和社会教育功能,提高历史街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且为旅游发展提供宏观调控,并协调各部门的职责及相关产业利益。当地居民是历史街区最直接的使用者,是街区文化韵味的创造者。历史街区进行旅游开发后,有些部门或个人的利益有了调整,因此必须采取恰当的利益协调机制。只有各利益主体相互协作、融合,使旅游利益主体的利益观念、行为和相互关系调整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实现各主体的共赢和历史街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内专家观点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