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专家观点
Expert Opinions

信宏业:我对在线旅游、智慧旅游、旅游信息技术革命的几点看法

来源: 作者:信宏业 责任编辑:
2021-01-25

疫情之下以及之后,在线旅游、智慧旅游、旅游信息技术革命以及旅游业恢复发展走势如何,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一席谈,值得一读。


  01
  周易水: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旅游业拥抱互联网速度和力度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在加快,这是否意味着在线旅游进入了一个重要红利期?您怎么看待未来在线旅游的竞争格局?在线旅游巨头会对旅行社、酒店、饭店等传统旅游企业形成强势的冲击?
  信宏业:我更愿意将《意见》的印发,理解为“愿景红利”。它不是即现的,但却是普适的。《意见》旨在营造一个适宜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环境。物竞天择,这个“愿景红利”并不为在线旅游所独享,相反,在线旅游曾高高在上的金字塔,将逐步扁平化。
  谈到冲击,更多的体现在传统的服务或业务流程上,其实就今天而言,我并不赞同将旅游企业简单划分为传统的和在线的。OTA服务依然有很多网络平台上的“传统”业务,而所谓“重资产”的“传统企业”在数字经济的洗礼下也早已今非昔比。
  说到底,现代服务业催生的是分工细化,不要抱怨新模态分走了原本属于你的奶酪。淘汰你的未必是你的竞争对手,而是这个时代。

  其实对在线旅游企业来说,市场变化的冲击更大,除了模式创新和同业竞争之外,能否打破红利期自身发展格局的桎梏,也是一个关键的考验。


  02
  周易水:疫情之下,引导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览、云演艺、云娱乐等新业态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似乎也在培育一种“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而旅游这种特别强调实地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的服务,真的在网上冲浪中就能满足吗?您认为这种模式是疫情所激发出的过渡性需求,还是在疫情之后仍然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或者强劲的发展势头?
  信宏业:网络体验和实景体验是同一个主体上的两个极致,我认为在未来的演进过程中,会真正成为一体两面。
  “幻想”和“亲历”是两个不可能相互替代的本真追求,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共生特性,是实现人的“想”和“行”的对立统一,进而实现“想”了要“行”,“行”过更“想”。
  疫情中网络体验的兴起,无疑对这一过程的进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之所以容易将其判断为疫情特定环境下的过渡性需求,是由于作为创新模式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网络体验突出了网络再现、网络参与和技术创新,其缘由是单纯增强营销热度的初衷,对目的地主体的体系逻辑构思不够清晰所导致的。

  未来网络体验有极具纵深的发展空间,不仅能有效促进旅游营销,更能有效延长传统旅游经营的服务链和消费链,有效发挥旅游目的地内涵文化的价值和粘性。


  03
  周易水:智慧旅游呼吁了很多年,也推进了很多年。您现在怎么看待和评价,这些年智慧旅游发展的成果和不足?
  信宏业:首先智慧旅游不是一把尺子,智慧旅游本身也没有能够标定达标与否的数字刻度。
  智慧旅游旨在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的,更不是通过一个项目或者通过一年时间就能够彻底完成并一劳永逸的。
  智慧旅游作为全行业的目标提出,到今年应该是七个年头了,其效果作和作用,从大家依旧努力如初的选择中就看得出来。建立服务闭环、融媒体营销、用数据决策,已走进我们日常的管理经营工作中。

  至于智慧旅游发展的不足之处,我只提一个希望,就是要善于积累,勇于突破。智慧旅游的高度。是靠点点滴滴日常的信息化工作支撑起来的,小软件搭起大系统,小报表汇成大数据,积累是提高的本钱,积累更是突破的勇气。


  04
  周易水:关于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在旅游场景中的应用,您会特别看好哪些领域?
  信宏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是目前一个热点话题。从根本上说,我觉得在服务端。因为服务端是我们产业的出口,我们要适应社会,要培育消费,要引领时尚,所有这些都在服务端。
  甚至在某些时候,服务端在倒逼供给端的改革。把服务端作为应用场景,我们面临的是铁面无私的社会评判,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出来,信息化选择服务端入手也是知难而上,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

  具体到特定的应用,我更看好信息科技与旅游营销的结合。在这个领域经验导向一直占主导,科学体系和量化指标几乎一直是空白。包括最近几年,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微博、微信、抖音等十八般兵器纷纷上阵,哪一个不是用完就丢,做完就忘。简单说是疏于积累,但根本上是没有建立起一套立足于信息科技的营销评价体系。这应该是我们手里的一个痛点。


  05
  周易水:最后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和分析疫情之后旅游业的恢复节奏和发展趋势?
  信宏业:从去年1月份到现在,疫情的发展,我想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一次重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对旅游业来说,可以说是成长中的一课。V型反转、报复性反弹,都是对单一性事件所做出的反应,在社会化的疫情面前,这样的思考就过于单维度了。
  恢复的节奏应该是按照防控常态化的预期,要经历一个“后疫情时代”,但对旅游业来说不是窒息期,而是调整期,是一个从做大到做强的调整期,是一个从流量到深耕的调整期。而后恐也不能指望疫情过后,一个变化的社会还能一切如初。
  是努力改变以往单一的经营方式和浅层的服务模式的时候了,调整期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把握住旅游和文化的融合,把握住旅游与科技的融合,把握住旅游与时尚的融合。

  我想,疫情给旅游业留下的,还有深刻的变革。

--------------------------------------------------------------------------------------------------------------------------------------------------------------------------------------------------------
免责声明
本网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内专家观点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