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三中全会强支撑,这些经济领域不容忽视!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2024-11-22

       三中全会强支撑,这些经济领域不容忽视!

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5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

第一部分为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第二至第十四部分为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部署改革。

第十五部分为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决定》明确目标,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次会议不仅奠定了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石,也对市场释放出积极的全面深化改革信号,有哪些产业可以跃升再塑?而又有哪些产业未来可期?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的背后,这一盘棋开局就是要开始破局了。

 01

 国资国企深化变革,打通关键领域跃升的钥匙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大背景下,国资国企作为经济发展定山石之一,《决定》点明国资国企产业布局的两大改革方向,其一核心主业的巩固,国资国有企业经历多年发展,出于强力的背书与充足的资金,看不见隐形壁垒一定程度影响着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活力,这些企业产业布局涉及领域众多,《决定》中提出其需要核心主业的巩固与功能定位的明晰,将使得这些企业将退出部分产业领域,这为民营经济弥补这部分的空白、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推动国资国有企业对关键领域等的介入,将使之成为技术策源地之一,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亦将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助力,是地方打开前沿产业领域的重要钥匙,地方政府可通过产业链条的协同引导区域产业布局实现质的变化,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决定》第二部分第5条,关于国资国企改革、民营经济推动,关键内容如下: 

1、 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2、 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

3、 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4、 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5、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

6、 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2.3%,2019年开始,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但同时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市场准入和要素获取等方面矛盾仍较突出,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还不充分等。《决定》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国内外越发复杂严峻的环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为调节国资国企与民营经济平衡而走出的一大步,产业升级转型的阵痛是两者正在共同经历,更公平更活力的市场环境,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生长空间,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2

         新质生产力为驱动,八类前沿产业将大放异彩

《决定》第三部分第8条,提及八大战略性产业:

(8)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

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之重,在《决定》中率先被提及。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这些前沿领域也是目前在国际话语权争夺最厉害的产业领域,谁先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谁先应用于市场,就能快速占领大额的市场份额。一直以来,博为国际在接受地方政府产业规划咨询委托时,都遵循着“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的原则,寻找国际前瞻发展领域、生产技术,为区域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提供科学规划,而这些产业在发展初期,更需要的是耐心资本。没有产业基础的贵州,抢先发展大数据产业,没有综合优势的宁夏,抢先发展氢能源产业,就是前沿产业发展后所带来的质变。

         03

       紧抓数字经济领先优势,发展工业互联网

2023年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次全会,更指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目前我国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需求日益增强,通过大模型加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与实体经济融合,这是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层发展的重大机遇,垂直领域专业类等应用领域将多维度多元化的加速拓展,并用大模型、生成式AI将不断赋能各行业并拉动行业创新,加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促使产业协作越发密切。

另一方面2023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至2025年拟分三批组织,而2023年先选择30个左右城市开展试点工作,目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还存在很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痛点难点,欠发达地区尤其明显,整体数字化水平仍有待提升,数字经济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

《决定》第三、七部分,关于数字经济,关键内容如下:  

1、 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2、 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3、 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促进数据共享。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

4、 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5、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6、 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通过工业互联网、产业平台的构建,能有效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的进程,以优势传统产业为切入点,数字化应用场景丰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而数字基建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基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进一步加强在产业平台上发力,通过工业互联网、产业平台的协同效应扶持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量质齐升。这时候引入市场化招商机构,发挥“外脑”的专业优势,摸清产业链图谱制定产业规划变得十分重要。搭平台、借“外脑”,是专业化招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拓宽招商引资的发展空间。

         04

        产业链韧性构建,国产化浪潮再加速

后新冠疫情时代下全球经济在缓慢复苏,然而期间全球产业供应链冲击,引发各国对自身产业链条的自主性重新审视,再加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增加、外部环境越发严峻,在国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引领下,加强产业链韧性,推动全链条国产化需求,成为挖掘国内需求的重要方向,而承接产业转移、升级细分将成为中西部、东北地区发展的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决定》提及七大重点产业,是工业发展基础的基础,其中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突破是加强产业链韧性的关键,同时也是维护产业安全的重要环节,如东北地区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在工业母机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及承接优势,是助力产业链提质升级的最佳产业承接地区之一。

《决定》第三部分第12条,提及七大重点产业:

(12)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

          05

         科技创新招商将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新利器

《决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围绕教育、科技、人才的体系构建、创新实践等政策倾斜力度对比以往更为明显,并三者定位到更高层级,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对科教体系的重视日益增加,是创新在产业升级发展路上份量越来越重的表现。对于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研发、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平台搭建等措施的推出,都是在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诞生,打通要素自然流动而铺设。为科技创新而服务是未来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是良好营商环境中不可缺失的环节,科技创新招商将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新利器。

《决定》第四部分第13-15条,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关键内容如下: 

1、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

2、 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3、 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4、 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5、 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6、 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06

         土地管理优化,产业园区亦求变

《决定》第六部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对产业园区升级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中,第20、23点关键内容如下:

1、 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

2、 优化土地管理,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

3、 探索国家集中垦造耕地定向用于特定项目和地区落实占补平衡机制。

4、 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5、 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

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也不断升级迭代,而传统产业园区逐渐跟不上产业发展浪潮需要,面临更新改造的需求。《决定》中提及“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产业园区作为重要的载体,结合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数字化投入,向智慧园区方向进行更新改造,提升产业园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是其更新改造的重要步骤。

另一方面,土地的高效利用也意味着传统园区粗放型发展路线需要再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将碎片化的空间功能进行重新划分整合,才能为产业园区带来全新的活力,更好的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浪潮中。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