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区科技创新提速,助推产业转型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日丁侃 张岱 王岽
责任编辑:
2012-11-16
宝安区作为深圳的工业大区、产业强区,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多年来,宝安区一直重视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还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的宏伟蓝图,借助优越的产业配套政策,宝安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将站在全市制高点上。
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宝安区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坚持“替代优先、创新优先、载体优先、环境优先”的“四优先”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高端创新团队和项目引进,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也为深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
成绩显著完善高新产业链条产值五年实现翻番
高交会是一个科技成果展示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宝安区凭借着优越的产业优势,展现出一系列喜人成果。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宝安区的支柱性产业地位日益巩固,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宝安区的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高新技术产业总规模不断扩大。通过近五年数据对比,最能体现宝安产业的发展变化。
据统计,去年宝安区(含光明、龙华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659亿元,比2006年增长139.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9%,比2006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占整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0.9%,比2006年提高了12.9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新宝安(不含光明和龙华新区,下同)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17亿元,同比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7%;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3亿元,同比增长10.9%,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52.4%。
在企业数量上,去年宝安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691家,比2006年增加了480家,其中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28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2家,2012年上半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1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26家,拟上市企业75家,基本具备上市条件的300家,其中多家企业完成股份改制准备上市。
在不断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宝安区还不断完善区域性创新平台的建设。截至去年底,宝安有各类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开放性研发基地、公共测试平台等)68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省、市级创新平台19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桃花源科技创新园累计孵化企业358家,累计孵化科技项目682项,其中获得“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项目24项,园区企业先后参与制定144个国家及行业标准。
专利的申请数量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科技创新能力。据统计,宝安累计公开公告专利由2006年的3817件增加到2011年的12819件,增长了235.8%;代表科技水平的发明专利由2006年的1162件提高到2011年的4780件,增长了311.3%。2012年上半年全区公开公告专利4605件,同比增长42.4%,其中发明专利843件,同比增长121.8%。笔者获悉,目前宝安有800多家企业建立了科技研发部门,全社会研发投入五年累计340.76亿元,其中,政府科研投入五年累计8.61亿元。
产业战略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宝安高新技术产业取得良好的成绩,离不开宝安区委区政府的高瞻远瞩,以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有才智的人才做支撑。宝安区积极实施“招才引智”战略,增强创新内生动力。各科研院所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宝安区大力引进创新源头,加强与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引进高水平创新研发团队落户宝安。去年高交会期间,分别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如今正在积极推进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主导的“新能源技术转移中心”和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建设。
今年上半年,宝安区聘请了12位权威专家学者,为宝安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咨询。通过构建以高层顾问和权威专家为核心的外脑决策咨询体系,为科技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宝安区还制定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政策,奖励对宝安有重大贡献人才,对获得区长奖、创新奖、专利奖、国际科技合作奖的科技人才进行重奖。为吸引符合条件的博士、硕士、本科等不同层次的人才来宝安干事创业,制定了发放安家费、社保补贴、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并加大力度,切实解决高端人才入户、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实际问题。
有了人才还要有让人才发挥才智的平台。宝安区借鉴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结合城市更新,加快推进新型产业园、总部基地、科技创新园、先进工业园、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以及创新型产业用房等新型产业载体规划建设。推进宝安科技创新城等五大总部基地、十大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构建“一核心、五片区”产业布局。
宝安区加快提升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桃花源科技创新园,现已建成了四个分园,先后吸引了18位院士参与创业、研发和产业化,聚集了2000多名科研人员,现有孵化企业189家,在孵项目362个。目前,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已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检测、科技人员创业、软件开发应用、科技交流和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孵化基地。
此外,宝安区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基础条件。完善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奖励政策,对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测试平台、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和创新能力提升资助。依托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共担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建设任务。目前,新宝安现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2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市级18个,区级27个(其中25个研发基地和2个测试平台),形成了以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学术交流与培训平台、融资平台、创新成果展示与交易平台为核心的创新基础服务体系。
根据宝安区制定的高科技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末期,力争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的3个以上、跨国公司的5个以上;承担国家科技项目50个以上,培育一大批科技领军型企业和项目。推进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园区翻新改造,进一步改善园区孵化环境,到2015年,园区科技企业总产值达到42亿元。开展科技创新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各街道规划建设1-2个科技创新园,打造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政策完善重金奖励创新企业推出产业扶持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通过多年的不断积累和完善,目前宝安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有力地保障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今年,按照“四个优先”的工作新思路,宝安制定出台了促转型“1+5”文件,其中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方向。“1+5”文件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窗口期”,在继续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型和支柱型产业。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立足产业基础,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推进生物医药、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等产业高起点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力争培育2—3个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加大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在政府投资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强新能源并网及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承接政府重大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积极鼓励电子商务、合同能源管理等商业模式创新。
此外,借鉴新加坡、台湾经验,宝安区还在全国率先推出先驱型企业扶持政策。从财税、用地、产业用房、人才引进、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给予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扶持。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对跨国公司、央企、军工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宝安设立的研发机构,最高资助300万元;对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联合技术攻关的研发机构,最高资助100万元等等。
经认定的先驱型企业,参照企业每年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对地方财政贡献连续五年按50%给予奖励,之后五年,每年按30%给予奖励。奖励资金应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
除了给予企业直接的资金奖励,宝安区还通过政府研发资金引导企业开展相关的技术攻关项目。宝安科学地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坚持扶强扶优扶新,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近年来,宝安累计安排科研资金6.3亿元,带动全区企业投入270亿元开展技术研发。今年,宝安又安排资金1.3亿元,计划资助科技研发项目800个,突出扶源头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和创新团队、项目的引进、建设。
根据规划,“十二五”末宝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33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区当年GDP的比重达到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全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70个以上;专利数力争达到1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5%。
五大载体打造宝安科技新实力
1.尖岗山新兴产业园区
尖岗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位于新安街道东北部,广深高速(600548,股吧)以东、特区二线关以北、尖岗山以南、新安街道行政界限以西部分。集聚区占地面积3.16平方公里,已建成1.89平方公里(其余为山地、林地),可供整备土地约71万平方米。
集聚区定位为“以商业服务、教育培训与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功能片区,与宝安中心区协同发展的区域综合服务中心”。集聚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引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城市更新,提高产业用房容积率,腾出公共配套空间,将尖岗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打造成环境优美、配套齐全、高端企业聚集的新兴产业示范园区。预计5年内集聚区企业生产总值将达500亿元,10年突破1000亿元。
2.立新湖新兴产业创新园区
立新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位于凤凰山大道、凤塘大道、宝安大道、福洲大道、广深高速公路围合区域,总规划面积约6.57平方公里。
园区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先易后难、成片发展、滚动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大空港周边地区综合优势,至2020年规划分两期进行建设,对片区内道路、建筑群体、步行系统、绿地系统、公共开敞空间、环境景观等进行精心规划、设计和高质量的施工建设。
园区产业定位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将建设七大科研、总部园区。分别为:总部研发基地一期、总部研发基地二期、新能源产业研发基地、新材料产业研发基地、节能环保产业研发基地、产学研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
3.石岩总部经济园区
石岩总部经济园区,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松白路与塘头大道、洲石公路之间,周边有羊台山、铁岗水库、鹅颈水库等自然景观。
园区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化运作,共分三期规划建设,计划于2012年底动工建设。项目功能定位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营造一个具有宝安乃至深圳典型代表性的,有机生长、环境景观多元的低碳、环保、高科技的现代化总部经济园区。产业定位以高新技术、创意设计及电子科技为主导,包括互联网技术产业、多媒体数字电视产业、电子研发产业、创意设计产业等高新研发产业。建设集创意产业中心、高附加值生产中心、综合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现代产业及生活配套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国家新兴产业总部经济核心集聚区。
4.深圳超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深圳超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拟定在新安第一工业区地块,位于107国道西乡段,宝田路和广深公路交汇处大道交汇处。园区占地面积12.17公顷。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的原则,用三至五年时间以超材料技术有效带动辖区产业升级与优化,建立完整的超材料关键器件及其应用产品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增强产业链配套能力,集聚优势资源,形成全球首个超材料产业聚集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鲜明的企业。建成3-5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5.宝安区中小企业总部大厦
宝安区中小企业总部大厦项目是宝安建设的总部经济园区之一。项目位于宝安中心区广场西侧,宝兴路与海秀路交汇处,属宝安中心区“三个圈层”的核心区。
项目由两栋大厦组成。两栋大厦地上均为26层,地下均为2层,建筑总高度约105米,大厦1至2层裙楼为商业性质,面积6980;3层以上为办公性质,面积64050。总投资估算约17亿元人民币,由宝安区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兴建。
总部大厦建成后均具备全数字化5A智能办公系统,为生态、节能建筑。建成后将可引进约65家中小企业总部入驻,年营业额将达到200亿元。总部大厦的入驻主体为宝安区重点扶持的市、区中小总部企业、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上市场培育公司、创新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等。项目拟打造成为宝安中心区的中小企业总部聚集区,成为推动宝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