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产业融合托举“美丽贵州”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
2013-01-31

  大力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要科学利用资源,积极保护生态,这是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李再勇代表:贵阳争当园区经济“火车头”

  贵阳市自2009年召开全市振兴工业大会起,按照“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的要求,谋划和推进十大工业园区建设。为什么要重点发展工业园区?我们认为,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既是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实际举动,也是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发展实际,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发展工业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产城互动,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围绕振兴工业的目标,我们注重“四个强化”,切实加快十大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高品位、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的规划建设目标,目前,规划面积达337.1平方公里的十大工业园区,已建成50余平方公里。二是强化基础配套。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抓好园区建设,累计投入525亿元,共建成道路150.4公里,供水管网343公里,供能管道59.3公里,架设电力线路234.3公里,通讯线路158.5公里,平场16.2平方公里,修建标准厂房160万平方米。三是强化引资引智。坚持招大商、大招商,引进一大批产业项目,目前入驻园区528家企业,有400余家是通过招商引资入驻。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创新要素、创新资源向产业、向园区、向企业集聚,不断完善产业技术开发、产权交易保护等平台。

  经过3年多的建设和发展,贵阳市十大工业园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十大工业园区共引进产业项目364个,投资总额17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66.7亿元。开工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52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399亿元;投产项目238个,年新增产值496亿元,实现了工业振兴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今后,面对国发2号文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批复实施《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省委省政府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等政策叠加的历史机遇,我们将以十大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大政策推动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园区水平,打造区域开放新高地,积极吸引外来投资者到贵阳市投资兴业。同时,实施工业结构、企业规模、园区水平、人才、技术五大升级计划,推进新型工业化跨步前行,当好全省新型工业化的“火车头”和“排头兵”。

 

  杨洪俊委员:林业要当生态建设“排头兵”

  近年来,爽爽的贵阳闻名海内,贵州旅游突飞猛进,这些都得益于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得益于每年一个百分点递增的森林覆盖率。

  今后5年,全省林业部门每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00万亩以上确保森林覆盖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

  紧紧围绕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城镇城郊绿化、园区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深入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森林校园创建活动。

  严格实施林地用途管制,确保林地保有量达到1.3亿亩以上,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全省林业总产值每年增长15%以上。

  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切实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胡强代表:用生态文明理念建绿色安顺

  安顺市林业局局长胡强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用较大篇幅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贵州,正成为美好愿景。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安顺市林业部门要把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变成建设美丽安顺的具体行动,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创建绿色生态产业园区,生态现代高效林业示范园,发展林业经济,林下经济,推广林业新科技;创建绿色低碳小城镇,彰显小城镇绿色、自然、小而美的乡镇;打造山区城市特色,生态文明特征,具有贵州风格的城市绿色生态综合体,打造绿色酒店,原生态旅游景区,保护好原始森林。

  倡导绿化美化,发展城市森林构筑城市自然美和生态美,提升城市生态综合承载能力,打造美丽安顺。实施安顺城区贯城河生态建设,林业生态保护区建设,虹山源湿地公园建设,电视塔山体绿化,驼宝山山体建设,城市道路绿化工程。

  发展生态农业,调整林业生产结构,发展“安顺金刺梨”,把西秀区蔡官镇作为生态绿色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通过大力发展楠竹、金刺梨的种植,逐步用“绿色资源”取代“煤炭这一黑色资源”。

  大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目标、考核的建立健全,提升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莫武安委员:围绕生态产业调整农业结构

  黔西南州农委主任莫武安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和环保产业,意味着,建设“美丽贵州”农业更要有所作为。

  农业要在建设“美丽贵州”进程中有所作为,必须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黔西南州将选择特色优势产业,用项目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群众推进“6155”工程。扶持各县市沿公路沿线、两江一河地区,重点发展12个重点产业。调整粮经比例,特别是要把公路沿线的陡坡地里的玉米退下来,发展耐旱的经济效益比较高的经济林,把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领群众发展规模化特色生态产业。近两年,广西洋浦南华集团进驻后,黔西南州蔗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种植甘蔗25万亩,册亨日处理4000吨、贞丰和望谟日处理1500吨的糖厂已开榨,亩助农增收4800元。今年全州将新增13万亩甘蔗,十二五期末力争达60万亩。

  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增强抵御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市场风险,争取农户的合理诉求,降低龙头企业组织生产成本。金州农业公司虽然只有2000亩核心蔬菜基地,但其建立的育苗中心和冷凝中心,以及已经成熟的新加坡、广东等市场平台,有能力带动更多农户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目前,全州农业专业合作社有200多家。

  建设美丽贵州,发展生态产业,特别要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强农药、种子市场的管理,引导群众合理用药、施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水土不受污染。

  通过以上措施,把保护生态和合理利用资源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如期建成“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黔西南。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