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知识产权保护是示范区发展基石
内容提要:
汉网消息(记者 周海滨)昨日,省长李鸿忠参加省人大武汉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他指出,武汉发展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在体制机制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是其中的基石。
李鸿忠强调,光谷实际意义“在谷不在光”,主要是打造一个创新的平台。“靠政策配置资源的时代已 经过去了”,李鸿忠称,发展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需要自主努力,在体制机制上发挥创造性地突破创新。例如按现在政策,假如以一亿元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做股权,要先交一个亿的税收,它还没有形成实际成果,这些税就会阻碍科学的积极性,政府就要摸索制度设计的改革。
他要求武汉向美国“硅谷”学习,抓好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创新的文化,培育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氛围,实现大武汉再次崛起。
用好“两块金牌”规划产业转移政府不能缺位
代表委员热议武汉产业如何“脱胎换骨”
李鸿忠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武汉城市圈“‘两型’试验须加快推进,率先推动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率先建立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增强城市圈辐射周边的综合能力”。前日省委书记罗清泉在参加武汉团审议中,号召“厚积薄发再展大武汉雄风”。
武汉如何用好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型试点城市“两块金牌”,实现产业“脱胎换骨”,引发参加“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武汉承接产业转移要“机中寻危”
去年大家讲“危中寻机”,湖北武汉战胜了危机,今年我觉得武汉要“机中寻危”,正视新危机的存在。
中部六省的示范区已在去年由两个变为四个,河南也在争取。刚获批的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承接转移方面有很大吸引力,它离沪、苏、浙更近,除了有很多优惠政策外,还提出与上海共建开发区,安徽让渡部分管理权,上海的企业可以享受很多的资源。对此武汉切不可掉以轻心。
武汉要利用好“两块金牌”,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做大,政府心胸要开阔,引入更多同质的不同企业来竞争。
比如汽车产业,武汉是一家企业独大;我听说吉利曾来过武汉,最后没有谈成,落户在长株潭城市圈发展很快。要把产业做大,就要引进多品牌的企业进来,只有产业链大了,配件、租赁等企业才会进来。
省人大代表、香港金马凯旋集团董事长肖铠旋——规划产业转移政府不能缺位
规划承接产业转移中,政府不能缺位!政府应有专门机构统一来协调产业转移,例如安徽、河南在广东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协调机构。
武汉存在部分区域内同质性产业业态的重复建设问题,有悖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比如汉口北、江夏等地都在建设家具CBD。对于申请立项的同质性业态,相关部门审批时应严格把关,予以理性控制。政府要对产业规划有统一的管理,合理规范产业布局。
例如在东莞厚街,政府着眼于形成家具产业链,如果是电子企业来投资,官员会说,对不起你可以去虎门,我们的产业链条不需要电子产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集聚效应,这个产业就做起来了。
要做大做强一个产业,没有十年的“精耕细作”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发挥作用,严格控制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省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前任党委书记刘经南——校园里建“柔性的研究院”
在新一波产业升级中,科研机构不能沿用老思维,“官产学研用”要结合。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例,武大和华科大都不缺少“纯粹”的生物研究院,新建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是和政府结合,把产业需求结合起来,关键点是科技成果的转移。
研究院是一种新型的、柔性的,以任务为纽带的研究机构,根据任务的变化来调整人员和规模;旨在把已有的技术开发优势、资源、研究基础和人才,借用政治优势,推进湖北武汉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
两会代表关注好支书沈清和不能让基层好干部“吃亏”
正在召开的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看到本报“好支书沈清和”的报道后,感慨良多。他们说,不能让沈清和这样的基层好干部“吃亏”。
“我们对基层干部要有新的态度”,省人大代表穆书琴说,像黄陂李集街这样的空巢村有很多,基层干部面临大量繁重的工作;基层有很多沈清和这样的干部,他们工作艰苦,作风朴实,但是依然默默无闻,例如武汉黄陂就涌现了许多像刘梦林、魏淑康这样的基层典型。
穆书琴称,胡锦涛和李源潮等领导同志都曾提出,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不让他们吃亏,湖北省、武汉市也应对这些基层干部予以更多的关注。
省人大代表汪丽珍说,看了沈清和的事迹,让她十分感动。她指出,全社会应对这些默默无闻奉献在基层岗位的同志,大力弘扬,掀起学习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