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专家观点
Expert Opinions

高科技园区的4种发展模式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2011-03-20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层出不穷,各国高新技术区也是各有特色,其主要发展模式有以下四种: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模式、技术城模式、科学城模式和高新技术加工区模式。
1、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模式
      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是一种无确定边界、无事先规划、因某些优越条件而自然形成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集中区域,它是由科技工业园(或称科学园)以及大量独立的高技术小公司在地理上集聚而成的高技术集中区域,在国际上通常称之为高技术综合体。典型的有美国硅谷、128公路,加拿大北硅谷(渥太华市中心至西郊卡尔顿、卡那塔、尼比安约20公里长的地带),英国苏格兰硅谷(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两市间高速公路地带)。
      高新技术产业地带地域宽广,企业多,从业人员数量大,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规模集结地。尽管这些产业带没有严格的计划和规划,但当地政府或其它主持机构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吸引高新技术科研与生产单位。
【案例:美国“硅谷”】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圣克拉拉县帕洛阿尔托到圣荷塞市之间,长约50公里,宽约16公里,共70余平方公里的一个谷地。1955年时硅谷有7家公司设立研究园内,发展到现在,在硅谷的高技术工厂工作的员工约有22万人。硅谷是全美知识界和科技界名流的集中地,共有9所高校,33所技工学校,100多所私立技工学校。
      硅谷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但以下几个因素对硅谷的发展至关重要:
     (1)良好的自然条件。旧金山湾有优越的地理条件,阳光明媚,气候舒适,有“天然空调”之称。北加州富裕的生活质量,吸引人们来到此地生活工作。
     (2)活跃的社会环境。硅谷从经济、社会和组织形式来看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真正重视个人的价值。硅谷的许多人来自美国东部和西欧,他们为摆脱墨守成规的文化和官僚主义的束缚,被加州特殊机会吸引而来。
     (3)人才优势。在硅谷,领导高科技企业的管理者都是既懂得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全才,也只有这样高素质的人才组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世界一流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为硅谷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后援。

      (4)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业与风险投资关系很大。苹果电脑公司1976年创办时,投资企业家马克库拉投资9万美元,借贷25万美元,占30%股份,从而推动了苹果电脑的发展,进而使革命性的个人电脑成为新兴产业。Adobe1982年创建时得到著名风险投资公司H&Q的支持,后者获得了百倍的利润回报;Adobe公司在成长壮大后,又与H&Q合资成立新的风险投资公司,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创业,也得到丰厚的回报。
2、技术城模式
      技术城概念来源于日本。日本“90年代技术城建设设想研究委员会”委员长石井威望先生提出,技术城是产(集成电路及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产业)、学(工科大学及民间中央研究所等研究设施)、住(建设舒适的城镇)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的地区传统、绮丽的大自然与现代文明融合为一体扎根于技术和文化的、崭新的“城镇建设”。
      技术城一般由一两个母城和周围一些村镇组成。要求对产业区、教育区、住宅区、服务区及环境有全面规划。一方面以高新技术为发展支柱,另一方面以地方为开发主体、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充分利用原有基础,以最少投资、最佳途径来实现整个地区向高新技术新型城市的转化,为落后地区的振兴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高技术城在地域上大体是按圈层模式规划的。高技术城市本身是核心,为内圈,包括产、学、住基本功能齐全的独立生活圈;将高速公路或铁路行程为1-2.5小时的中心城市地区规划为中间圈;以飞机航程1小时左右为界作为外圈。中间圈和外圈属于日归型行动圈。因此,快速交通结构就成为高技术城市对外联系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案例:宫崎SUN高技术城市】
      宫崎位于九州岛东岸,以享受阳光的恩惠美的城市称著。因而日本政府决定要把宫崎建成为S(SCLENCE 科学技术)、U(URBANITY 魅力)、N(NATURE 自然)三结合的新型高技术城市,以导入、内发型高技术产业为核心,形成分散布置的城市型产业综合体。

      根据规划,宫崎SUN高技术城市用外环线与高技术环状线相联接构成一个整体,其中重点建设宫崎高技术城(母城),并以此为中心,协调各地带建设官、产、学共同研究开发中心和国际交流机能的大规模娱乐基地,构成拥有地域特性的生活社区。其中,宫崎高技术城由高科技园、大学、住宅区、公园绿地构成。高科技园以宫崎大学为依托,二者仅一路之隔,相邻布置,一条主干道把各部分联成整体,功能明确,布局简捷,使高技术城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科学城模式
      科学城主要是科研机构和大学的集结地(如韩国大德科学城),有助于图书、情报、计算机设施及其它科研、生活服务设施的共享,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科研效率和投资效益。与技术城相比,两者都是高新技术密集型城市,但科学城投资巨大,多数为官办,技术城则是在政府指导下,由地方联合企业自己建设;科学城以综合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技术城则致力于开发地区特色技术;科学城不仅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科技资源,还借以树立“科技大国”形象,技术城则是振兴地方产业,形成地方经济起飞的据点;科学城往往设在资源流通较快的大都市附近,而技术城则分布在全国各地。
【案例:韩国大德科学城】
      1973年,韩国前总统提议,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和平衡区域发展,促进韩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力量,应在远离汉城的地方建立科学公园。于是科学技术部和建设部捐赠了位于汉城以南16.8公里处的大德(Tae-Dak)的2770万平方米的土地。
      1973年12月,大德科学城总体规划完成,开始建设基础设施和一些研究与教育设施。根据土地利用规划,至1992年大德科学城园区总面积已达27.6km2(2800公顷),其中48%的土地是研究设施,7%是居住用地,为了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剩下45%的土地是绿地。为使工作人员在园区定居,科学城规划建设5个居住小区,提供12400套住房。也在1992年底,大德科学城已发展有33各研究所,其中21个是私营企业的工业研究所。
4、高新技术加工区模式   

      高技术加工区是世界出口加工区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加工区,是世界出口加工区的继续与发展,可以说是第二代出口加工区。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高技术加工区是技术密集型加工特区,一般出口加工区是劳动密集型加工特区。

    高技术加工区的重要趋势是不断培育研究与开发能力,向真正的科学园转化。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现在已经呈现科学园型高技术区的端倪,深圳科技工业园的发展也是模仿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发展道路。
【案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台湾是继爱尔兰的香农(1959)、波多黎各的马亚圭斯(1962)和印度的坎德拉(1965)之后,世界上设置出口加工区最早、取得成效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到70年代初,台湾建成高雄、楠梓和台中三个出口加工区。在加工区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对日、美等国投资依赖性大、原料大部分进口、劳力紧张等问题,加工区迫切需要转型。在这种形势下,台湾当局一方面在原有三个加工区内淘汰一些劳动密集的投资计划,设置一些技术密集型企业;另一方面设置技术密集的科学工业园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规划建设的。
      1976年,台湾当局提出筹设科学工业园区,1979年7月17日通过《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园区设于台北市西南73公里的新竹市,用地20平方公里。经过20多年的努力,新竹科学工业园已经逐渐从创立初期的高新技术加工区模式向真正的科学园型的高新技术区转化。目前,新竹科学工业园已跻身于世界著名高新科技园区行列,有台湾“硅谷”之称。园区已开发480公顷土地,尚有100公顷土地正在开发,主要规划为工业区、住宅区和休闲娱乐区。
5、高新技术区的类型
      我国大多数高新科技区都是属于“高新技术加工区”,侧重市场制造,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和产出不够。目前,我国尚不存在科技城和技术城,只有诸多(大学)科技园。类似硅谷那样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还大多处在“有影没形,有形没神”的发展阶段。较好的高新技术区,最多如深圳高新技术区、西安高新区、北京中关村,正在从单纯的出口加工型高新技术区,逐渐向科技工业园转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内专家观点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