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苏波
责任编辑:
2011-05-2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是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和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现代产业体系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发展现代工业体系,从工业部门看,就是要在传统工业长足发展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培养一批产业链完整、优势集聚、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形成以战略新兴产业为指导,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
选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广泛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流程,大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力度,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工业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脱离现有工业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集中力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以提供技术性、知识性和高端化服务为主的面向工业生产的服务业。没有高水平的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既难以支撑高端制造业发展,也无法带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发展。
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技术,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在关键领域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走开放发展的道路。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必须深刻把握全球信息化和信息通信技术新趋势,紧扣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新的业态。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要按照绿色转型的要求,把绿色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能效提高上,落实到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实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上,以推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加快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清洁安全转变。
着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要按照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在原材料、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调整优化工业空间布局。要促进形成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强化产业政策和规划引导。要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抓紧梳理现有产业政策,适时研究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加快形成产业政策与信贷、土地、环保、安全等相配合的实施体系,加强对产业和市场主体的引导和规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